为促进与质押融资的对接,陕西省知识产权运营电商平台正式开通。
本报记者 郭晓斌 通讯员 宁静 文/图
中小微企业融资是老大难问题。
中小微企业所拥有的专利等知识产权是其重要资产。
打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渠道,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突出问题,是陕西在全国的首创。
从2011年,我省7部门正式推出《陕西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当年17家企业通过质押融资获得贷款1.17亿元;2012年,62家企业获贷10.11亿元;2013年获贷企业达到160余家;2014年贷款总额突破20亿元;今年一季度,质押融资登记合同45件(涉及各类专利60件),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陕西破冰之后,如今已是春暖花开。
制度创新齐铸剑 合力破冰除藩篱
2本红色证书和9本蓝色证书厚厚一摞,摆放在桌子上。“这就是我们企业的主要核心资产。”位于西安高新区创业研发园的源能微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萌介绍,通过2件发明专利和9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以及其他组合资产,公司从银行贷到了200万元,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
专利能贷款,即使是在科技大省著称的陕西,以往也是新鲜事。大量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很多始终无缘和市场联姻就尘封失效,成为活生生的陕西之“痛”。
一方面是大量浪费的科技资源,另一方面却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嗷嗷待哺。
2011年2月15日,省知识产权局联合省中小企业局、省银监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省版权局等单位对外正式推出《陕西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在当年,这是国内首部完整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办法》统筹了政府7个部门的资源,在国内首开涵盖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三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办法的先例,为金融资本和知识产权有机结合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支持,架起了“知识产权宝库”与“银行资金金库”之间的桥梁,是我省知识产权融资的“破冰”之举。
该《办法》从政策上一举突破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障碍,打破了制约知识产权产业化的资金瓶颈。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渠道,为银行机构服务于中小企业开辟了一种新的信贷业务。根据该《办法》,借款人以合法享有的且可以转让的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向金融机构出质,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的生产经营需求、偿还能力、出质知识产权价值等情况确定贷款额度。
中小企业及时雨 金融机构定心丸
提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陕西建兴农业科技公司的蔚秀华说:“过去我们公司利用房产抵押、信用担保及其他各种途径去筹款,不仅时间长、数额小,而且费用高,根本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现在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一次就获得农发行的1.19亿元。”
好政策自己会说话,好种子落地就发芽。
从2012年起,陕西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一路走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中小微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首贷的数量激增,单笔融资额不断创新高。2014年西安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5项专利权质押获得单笔融资2.5亿元。除传统的专利质押、商标质押外,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质押贷款也相继跟进。2013年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首次质押贷款成功。目前,我省质押融资业务已经涵盖各种知识产权类型。
于企业是及时雨,于银行而言,《陕西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更像是一粒定心丸。该《办法》的首创性在于,它比较全面地囊括了专利、商标、著作权三种主要类型的知识产权,实现了信贷介入、风险补偿、尽职免责和专项补贴等政策层面上的突破。解决了信贷资金只求“锦上添花”,无意“雪中送炭”的局面。同时为银行积极介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吃了政策“定心丸”,对于逾期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将由政府设立的专项基金按照规定进行垫付式风险补偿。对专利权质押贷款出现非主观责任形成的不良贷款,免予追究贷款人的相关责任。各级财政还设立专项资金,进行相关补贴,以减轻借款人的财务负担。
于是乎,我们看到这一政策得到了金融机构的广泛参与响应,而且类型多样化。参与的银行由最初的2家银行已经扩展到20余家,在全国各省中数量最多。除传统的国有银行外,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了此项业务。2013年东亚银行作为第一家外资银行介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
扶上马当好教练 助企业争金夺银
“每年,我们都要举行一到两次银行和企业的对接会,像教练员一样,手把手地一头教银行,一头教企业。我们就是要让企业了解知识产权是能换来真金白银的。”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杨行云表示。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很多企业的知识产权观念还比较淡薄,即便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也很少了解通过知识产权的运用还能为企业带来盘活资金,产生经济效益。
扶上马送一程。为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持续显效,一系列政府搭台的银企对接会、培训会接踵而至。许多中小微企业通过这些渠道,把“纸文件”变成了真金银。
在质押融资制度出台的探索阶段,我省单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最高额仅为1000万元。随着这一政策效力的持续发挥,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的贷款额度不断攀升,陕西八鱼渭南油脂公司就曾以“八鱼”商标权质押获贷2亿元,极大增强了全省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积极性。同时新的模式也涌现出一批有首创意义的投融资案例。浦发银行西安分行、宁夏银行西安分行分别对西安三茗公司、西安银桥公司的贷款是西北第一单专利质押贷款和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此后西安银行对西安新天地公司发放了西部首例涉农专利权质押贷款;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3》也与相关银行达成协议,为全国首例著作权质押贷款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而一部分早早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获益的企业,利用企业的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连续获得贷款,支撑了企业持续发展。西安新天地草业公司连续通过专利权质押获得了发展所需资金。天宇制药于2011年11月首次获得1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在按期归还贷款之后,2012年12月再次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000万元。
为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防范、分担机制,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法律风险、估值风险等隐患,省知识产权局致力于探索建立多方联动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并设计出以国家专利技术(陕西)展示交易中心的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为基础,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加强质押物流转市场建设和管理,吸引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评估公司、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这种制度导向说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府部门应起到的是引导作用,目的是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一步市场化,促进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良好对接。“我们起到的就是教练员和辅导员的作用,引导着企业和银行在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当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入市场化轨道,政府就会淡出这项工作。”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杨行云认为。
据悉,今年我省将结合这几年的探索实践,修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规范知识产权评估。同时,完善银企对接平台,扩大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占比。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够年年开花,岁岁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