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术市场>移动互联>

助力“中国智造”:服务业如何提质

发布时间:2015-06-09 10:13:27  |  来源:光明网  |  作者:冯蕾  |  责任编辑:朱曼硕

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1%,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但同时,服务业结构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增长仍显乏力——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创历史新高。“经济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加快服务业主导的转型改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逐步取代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传统工业,不仅是一个经济体由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客观趋势,也是一个经济体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必由之路。

纵向比:速度较快但效率偏低

【数据】21世纪前1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徘徊在40%左右;2013年这一比重增加到了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2个百分点。

从十余年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各地服务业正在加快发展。“2008—2014年,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从13.1万亿元提高到30.7万亿元,扩大了2.3倍,在规模上实现倍增。”迟福林说。“十三五”期间如果服务业发展仍保持这个速度,或者略低一点,即年均增速达到8%~9%,估计到2020年服务业的规模将达到47.3万亿~51.1万亿元。

“量”仅仅是一个方面,“质”的提高更显重要。一是要破解结构难题,从中西部部分地区看,服务业的结构中,生产性服务业增长仍显乏力。二是要缩小地区差距。从北上广看,服务业增长的结构已经悄然改变,生产性服务业、高附加值服务业正在成为增长新动力。但在很多中西部地区,服务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仍表现突出。三是要提高走出去的实力。我国服务贸易主要以旅游、运输等传统性行业为主,而在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方面则较为薄弱。

横向比: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数据】尽管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51%,但仍低于发达国家2000年70.1%的平均水平。2013年,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服务业占比分别为57%、69.3%和60.3%。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其中又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甚。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已高达5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我国这一比重却仅为15%。

迟福林指出,发达国家有两个70%值得关注:一是服务业占比在70%左右;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70%左右。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工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的全球化、信息化、服务化进程。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多个环节,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是“微笑曲线”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但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还比较落后,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还很有限。”夏杰长强调。

长远看:提高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力

【数据】2002—2012年,美国制造业中的服务职位比率从29.8%增至32.6%,直接从事产品制造的职位比率从2002年的54.5%降为2012年的52.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则先后启动“再工业化”进程。相关专家表示,“再工业化”表面上看是增加就业,深层次原因是通过发展本国的高端制造业来强化本国的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的领先优势。

“我们要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夏杰长强调,双轮驱动并不意味着国家对其各自用力50%,而是要努力实现二者融合与互动发展,基本途径是在制造业中注入更多更高质量的服务元素。

在这方面,京沪已走在前面——今年一季度,北京市第三产业同比增长7.2%,金融、信息、科技服务业等高端行业增加值合计占北京经济总量的37.2%,拉动经济增长4.9个百分点。而上海则用了6年的时间实现了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从28.9%到38.6%的跃升。

(本报记者 冯蕾 本报通讯员 瞿思杰)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