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术市场>移动互联>

广州垃圾分类接入“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5-07-17 09:14:49  |  来源:南方日报  |  作者:马喜生   |  责任编辑:苏晓梦

广州垃圾分类接入“互联网+”

海珠区配置了55辆电动垃圾分类回收车。 符超军 摄

    广州垃圾分类引入“互联网+”思维。干湿分类后“扫一扫”能积分,卖废品全程模拟“滴滴打车”抢单,这些新玩法最近一个月来在广州一些街道内已经试点。16日,记者跟随广州市城管委走访多个街道社区垃圾分类新做法,老城社区、新建商品楼和城中村均有垃圾分类的针对性创新做法。

    南方日报记者 马喜生 

    实习生 邓昕 

    通讯员 成广伟

    垃圾干湿分类后手机“扫一扫”可积分

    16日上午,越秀区黄花岗街一个社区广场内,一家企业摆了摊位接受居民的咨询,这里正在推广一个叫做“92回收”的手机APP。据企业介绍,APP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推进垃圾分类。

    广州开始推广垃圾分类时,曾前往台湾等先进城市学习经验。台北市从2000年率先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即以专用垃圾袋为计量工具计算应缴垃圾费用。随后广州也曾讨论过实行垃圾费随袋征收的可行性。但是,台北市的做法难以在广州这个超大型城市落地实施。

    记者了解到,与台北市随袋征收垃圾费的做法不同,“92回收”则是探索垃圾分类奖励的做法。这个APP的界面和操作原理与当下流行的“滴滴打车”相似,目前可实现三个基本功能,首先是可以实现市民预约回收废品功能,在APP端注册过的废品回收员会显示在手机界面上,居民发出废品回收的呼叫,回收员“抢单”后上门服务。这个过程与“滴滴打车”乘客呼叫、司机抢单的过程相似。

    其次是实现有毒害垃圾回收点查询,APP上收集了全市范围内所设的有毒害垃圾投放点,市民要投放类似电池等有毒垃圾,一查便知。

    这个APP最吸引居民的是奖励垃圾干湿分类的功能。在越秀区黄花岗街的试点社区内,居民如果将垃圾进行干湿分类,并定时定点投放,保洁督导员用APP的“扫一扫”功能对居民的手机用户端的信息一扫,便记录下一次有效的垃圾投放,根据垃圾的重量可获得10个—30个积分,累积获得5000分便可以获得50元补贴,居民可以用积分到指定的商店购买生活用品。

    不使用智能手机的居民,也可以领取一张“回收积分卡”,卡上有条形码,督导员通过扫描条形码,同样实现累计积分功能。

    据了解,“92回收”是由广州绿创信息科技公司和广州市供销社共同开发,目前已经在广州越秀区登峰街、东山街、黄花岗街,花都区新华街等四个街道试点推行,在推行一个月后已经有500多名市民下载APP,同时也有数百名居民领取了“回收积分卡”。

    多个社区超八成居民实行垃圾分类

    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老城区不少成熟社区的居民经过3年的垃圾分类宣传推广,目前垃圾分类覆盖率已经超过八成,这些社区在推广垃圾分类时各有因地制宜的做法。

    社区负责人介绍,不少环卫工人成为社区的垃圾分类的督导员,成为居民垃圾干湿投放的引导员。当前,黄花岗街全部15个社区共设置定时分类投放点154个、误时分类投放25个,非物业管理社区也全部实行了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街道居民参与率达100%。

    在海珠区江南中街,街道与企业合作,给居民免费发放1年餐厨垃圾专袋,大大提高了居民参与性和习惯。据了解,目前整个街道有近86%的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为做好分类垃圾的回收工作,江南中街还推行“小车进社区,大车统一运”模式,共为辖区配置了55辆小车,即电动分类回收车。记者在江南中街垃圾分类回收点看到,该电动回收车大小与普通电瓶车一样,其设置有一个封闭式的后座,该后座可以一次装载4个240升的分类回收垃圾桶,用于距离分类垃圾回收点较远的地方的垃圾桶转运工作,“由于都是穿行在片区内的小街巷,而且收纳的容量又大,所以相比以前的三轮车是有很大改进的”。

    在荔湾区彩虹街,居民将废报纸、废塑料瓶交给街道回收,既可以卖钱还可以存积分,积满指定积分可兑换洗洁精、纸巾等生活用品。荔湾区彩虹街园中园小区通过积分兑换活动集中回收可回收物,同时今年6月引进先进设备处理动感小西关餐厨垃圾,减量率最高可达80%。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