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举行座谈会,邀请院士专家畅谈聆听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讲话的感想、体会。座谈会由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主持。
座谈会上,院士们纷纷表示,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科技界提出的殷切希望,让广大科研人员感到十分振奋。
他们一致认为,院士群体应当为国家科技战略咨询、科技体制改革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好科技创新的领跑者、青年英才的培育者、科学精神的传播者。
咨询:学科交叉勾画蓝图
今年是中科院学部的六十华诞。“60年来,中科院学部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几代院士胸怀强国富民之志,淡泊名利、刻苦钻研,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克强总理充分肯定了学部六十年来的成就。
院士们也为老一辈科学家曾经取得的成绩感到深深的敬佩。在座谈会上,院士们还为如何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挥学部战略咨询作用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科院院士匡廷云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形势下,科技原始创新将在学科交叉融合中产生。
最近,匡廷云读到了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评论文章《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白院长写道,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发展可望催生新的重大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匡廷云指出,“我也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在院士们看来,他们目前参与的战略研讨中,学科交叉、渗透还做得不够。“学部要继续引领中国科技的发展,一定要在咨询工作中抓源头、抓战略创新。”匡廷云强调。
改革:体制创新粘合“两张皮”
科技体制改革,是整个科技界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改革的目的,则是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一天前,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强调,要做强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然而,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顽疾已经存在多年。与会院士们指出,当前,仍然要从体制创新着手,彻底解决“两张皮”现象。
中科院院士王阳元用他所研究的微电子领域为例,指出了“建立一套打通产学研机制”有望将科技成果顺利转化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他看来,只有建立起人才和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机制,才有可能逐步提高我国在芯片领域的研发、生产综合能力,使它成为促进我国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在中科院院士、石油地质专家金之钧看来,建立产学研各界关系更加紧密的研究链条,让一些研究成果直接面向现实需求,也是粘合“两张皮”的途径之一。
“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和前瞻技术上具有优势,但在解决具体问题上往往有劲使不上。反过来,企业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也不了解高校和科研院所有什么好东西。”金之钧表示,“作为院士,我们应就如何连接研究链条开展相关咨询工作。”
此外,院士们还建议,应发挥我国制度上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人才:复合人才“推进”创新
关于人才,李克强总理指出,用好我国人力资源这个最丰富的“本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创业创新者贡献有回报、权益有保护、社会有地位,增强全社会持久创新的动力,在创业创新实践中造就高素质人才大军。
此次座谈会上,院士们也指出,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中科院院士、高分子化学专家李永舫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院士专家不可推卸的责任。”李永舫自今年2月起,走上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为本科生讲授化学课程。他表示,在课堂上自己经常与学生分享科研生涯中的亲身经历,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方式。
在中科院院士、神经外科专家赵继宗看来,生命科学的创新必须有多学科的合作,生命科学的创新人才也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去年,因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科学家约翰·欧基夫和挪威夫妇梅·布莱特和爱德华·莫索尔,他们共同研究脑认知,不仅是神经生物学家,而且具有心理学的背景,约翰·欧基夫教授还掌握记录动物单个神经元电活动的技术。”赵继宗举例说。
让赵继宗感到高兴的是,去年1月国家科技部、卫计委和总后卫生部三部委成立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已经开始尝试在神经性疾病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方面开展结合,力促培养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将为推动我国脑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座谈会上,中科院院士黎乐民、张维岩、欧阳钟灿、李树深、何满潮、金红光、翟明国等人就如何发挥院士群体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等话题发表了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