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未来之星>成长数据库>

土特产傍电商 山沟里发货忙

发布时间:2015-11-17 10:41:20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林治波 曹树林  |  责任编辑:柏小金

原标题:肃陇南集中力量精准帮扶25个特困片区

土特产傍电商 山沟里发货忙(向贫困宣战·走近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获得者)

土特产傍电商 山沟里发货忙

图为甘肃陇南电商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

本报记者 曹树林摄

“现在的变化真像做梦一样。”甘肃陇南宕昌县新城子藏族乡岳藏甫村村民杨碧莲告诉记者,村里人用上了自来水、太阳灶,开上了三轮车、住上了新房,娃娃上学近了,看病打针不到3分钟就到了医疗所,小超市也开到了家门口。

甘肃省陇南市瞄准特困片区精准发力,通过推进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等工作,有效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2621元,增加到2014年的4023.7元;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30.46万人,下降到2014年的63.94万人。

扶贫攻坚形成“拳头效应”

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启动后,陇南9县区整体纳入“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扶持范围,按照国家2300元的新贫困标准,农村贫困人口达130.46万人,占全省837.52万贫困人口的15.58%,贫困发生率53.21%,居全省第一。

“实施精准扶贫是千家万户的共同愿望,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市委书记孙雪涛介绍,去年以来,陇南市把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扶贫工作难度最大的地区,划分为25个特困片区,在有限时间内集中力量突破。

今年,陇南市把50亿元“1236”扶贫攻坚整合资金主要用于片区扶贫攻坚。全市90%以上的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都安排在特困片区建档立卡贫困村,加快推进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形成了扶贫攻坚的“拳头效应”。

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

草滩村是成县鸡峰镇的一个偏远山村,全村5个社的村民散居在山坳里。村民罗俊贤家里养了20箱土蜂。过去,卖蜂蜜要走15公里山路,背到镇里的集市上去卖,还卖不上价。2014年,通过村里网店,罗俊贤的蜂蜜卖光了,土蜂蜜的价格每公斤高出市场近一倍。今年,光草滩村的土蜂养殖就从过去的200多箱,增加到了640箱。靠网上销售,村里的土鸡蛋脱销了,大家养殖土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如今在陇南,越来越多的贫困村通过电子商务把土特产销售到了全国各地。陇南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全市以核桃、油橄榄、花椒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面积达1045万亩。2013年底,陇南提出在电子商务方面实现集中突破的发展思路,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农村致富带头人开办网店。同时,建园区、搭平台、架光缆、修公路、畅物流,助推电子商务发展。目前全市开办网店6354多家,农产品网上销售超过13.8亿元,促进就业2.1万多人。今年,陇南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

发展乡村旅游促农增收

近年来,康县城关镇凤凰谷村火了。村支书史佐宏告诉记者,平均每天有游客100多人,特别是节假日,游客爆满。许多游客就在村里的广场上搭起帐篷。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全村的农副产品都成了餐饮原料。

陇南市鼓励和支持发展农家乐、农家游和农家客栈,发展特色种养业和各类配套服务业,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品。目前,全市正在建设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40个,开办农家乐994户、农家客栈109家。

农民脱贫致富,资金短缺是主要的瓶颈。目前陇南已建立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截至7月末,全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1.6亿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9亿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11.4亿元、双联惠农贷款16.8亿元。启动实施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金融改革试点,农户贷款额度由原来的5000元提高到3万至5万元。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