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移调研,了解定州企业创新发展的“精准需求”
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河北分中心既然已经亮相,紧接着下来的任务就要“出征”,在河北人民面前展示她的“真本事”。到底在哪里练练“真本事”呢?位于保定和石家庄之间的定州,就成为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河北展示“真本事”的合适地点。
定州市是河北省中部区域中心城市,省直管市,具有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是京津冀区域重要的节点城市。2014年,定州市实现生产总值275亿元,同比增长8.5%,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在河北省各地级市中名列前茅,为河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省辖市之一。定州市被确定为5个国家级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国家农村土地征收改革试点、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市、智慧城市试点市。2015年9月,定州市与省科协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作为新兴工业城市,定州已形成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煤化工和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定州经济开发区成为河北省40个京津功能疏解承接平台之一,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
9月24日,伍建民带领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首都创新大联盟、河北省科技开发中心等有关负责同志到定州市考察调研,与定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举行座谈,定州市科技局组织河北万通金牛药业有限公司、河北中仓化肥有限公司等12家科技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了调研。
会上,定州市科技局介绍了定州基本概况、推进科技创新的做法和成效、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以及定州与北京的合作项目情况。12家企业负责人分别讲述了企业创新发展对科技资源、科技成果的需求,提出了若干个定州与北京合作项目的建议。
促进京冀技术转移,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通过周密细致的调研考察和交流座谈,定州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逐渐“抽丝剥茧”,呈现在伍建民和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工作人员的面前:
定州的主导产业是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煤化工和食品加工。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汽车制造整车环节发展良好,但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少,汽车研发、汽车服务业缺乏;煤化工下游产品少、链条短,煤炭资源得不到最大化利用;食品加工业体现在农产品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低。
定州传统产业主要是铸造、体品、塑料加工、钢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各行业企业总量多但规模偏小;产业链条较短、集聚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核心关键技术缺乏,竞争优势不明显。
定州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约占28%,第二产业为47.3%,第三产业为25%,已经完成了由“一、二、三”向“二、一、三”结构的转变,但是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二产不强,三产比重较低,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具体是,一产占地区生产总值较大比重;二产传统产业比重大,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部分高耗能、重污染行业在县域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行业整体工艺、技术水平仍然不高,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三产比重低,优势产业主导作用不明显,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压力大。
定州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就是技术转移的宏观需求。伍建民会同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首都创新大联盟、河北省科技开发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定州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和四方力欧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入调研,将企业创新发展的合作需求进一步梳理和凝炼,力求做到精准、细致和具体,为下一步的供需对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