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34年扎根太行山区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下)
本报记者郝凌峰
1月28日,时值深冬,在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凤凰岭绿岭庄园里,成方连片的核桃林伸展着枝条,静待春暖花开。
看着眼前的情景,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丽英对记者说:“从最初的石头窝到栽上核桃树收货薄皮核桃果,到现在我们又开发出了核桃乳、核桃油、奶油核桃、核桃凝胶型糖果等多个品种和系列,可以说,没有恩师李保国,就没有这个核桃产业。”
34年,他将技术做成了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在刘丽英眼中,李保国是个很有经济头脑的教授。“我是恩师99届的学生,当年一入学,我们就听说了恩师扎根前南峪村,把该村从‘嫁女不嫁前南峪’的穷山村发展成为了太行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到我读书时,正赶上恩师在岗底村推广无公害苹果栽植技术。他通过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让富岗苹果卖到了100元一个。在我们一班同学眼中,老师很有经济头脑,经他‘指点’的地方,农民腰包都鼓起来了。这也正是我下决心要跟着老师干农业的原因。”
大学毕业后,刘丽英跟随恩师李保国来到了邢台市临城县凤凰岭。“科技是翘板,用科技改造荒山,我们要做的不是简简单单的科技推广,而是通过这些科技来打造一个产业,要做‘产业科技’,用科技把产业做起来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给农民一个持续增收的能力。”
站上绵延的太行山,听着恩师李保国的谆谆教导,刘丽英的眼界更开阔了。“今天,我留在绿岭,不仅仅是指导核桃栽培和生产,更重要的是要把这颗小核桃做成一个大产业,这样我们这方人就有了一个端在自己手里的金饭碗。”
正如李保国所期望的,今天,绿岭正从一个小核桃成长为一个大产业。
34年来,李保国将这个产业科技的理念贯彻到了自己的科研实践中。他所研发的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技术、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技术、绿色核桃配套栽培技术等优质品牌产业化技术,带动了河北省板栗、苹果、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34年来,在他的产业科技理念带动下,36项标准化林业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达到1080万亩,累计应用面积达到1826万亩,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3亿元,山区农民纯增收28.5亿元。
在岗底村,村民的收入账本上更是划出了一道昂首上升的直线,依托苹果产业,这里从昔日人均年收入不足80元,发展到了如今的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其苹果连锁基地发展到太行山和燕山369个村,带动7万多农民走上致富路……
34年,他没有算过自己的收入账,却甘愿自掏腰包做技术推广
李保国是个很会算账的人,他把农民的收入算得清清楚楚,唯独在自己的收入账上算成一笔“糊涂账”。
1月29日,在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村民们纷纷向记者说起了李保国的往事。
李教授刚来村里时,村里没人见过给苹果套袋的。“套上袋子把苹果捂烂了怎么办?买袋子要花钱谁来出?”面对村民的质疑,李保国二话不说,自掏腰包5万元,给村民买来了苹果袋。
自此,岗底村成了给苹果套袋的第一村。“不为钱来,农民才信你,才听你的。”李保国固执地这样认为。
接下来,在果树整形修剪上,村民舍不得锯掉枝杈,李保国急得跟村民直嚷嚷,看到李保国真急了,村民开始“乖乖”地按照李保国的技术来做。
“李教授传授我们技术,不图钱、不图物,图的就是我们高产丰收,我们没理由不听他的。”自此,套袋、去袋、转果……富岗苹果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成了村民严苛遵守的生产准则。
“常年给农户和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每年至少也得有几百万的收入吧?”
类似的问题李保国不知回答过多少次:“我始终认为,农业是公益事业。给农民服务是公益,给农业企业服务也是公益。农业企业发展了,在自身盈利的同时,还能够辐射带动周围山区的发展,最终还是对农民有利。”
34年,鬓染霜花,百姓的笑脸和认可成了他最大的财富
在付出与回报的不等式上,痴心不悔的李保国也有着自己的平衡砝码。
“河北省境内的山区我都走遍了,尤其是太行山,从南端到北端,每个山区县我都去过,虽然我记不住那么多老百姓,但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认识我。”李保国向记者回忆说,“有一次,我的车行至内丘县摩天岭村,遇上交通堵塞,进退不得。我急得下车察看,被农民认了出来。”村民听说李保国正急着赶回保定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时,人群中有人喊道:“快把我家院墙推倒,让李老师的车过去!”没容李保国阻拦,几个人一拥而上,将路边一堵土坯墙围成的农家院扒开一个三米多宽的缺口。
有一年,李保国正月里到村里时,家家户户都争着请他到家里吃饭,实在推托不过,有时他一天得赴五六个老乡的家宴……
不仅仅是村民,连小孩子都能熟识李保国的身影。“李保国又来了!”在岗底村,李保国刚走到村口,村民安小三家的孩子就在巷口喊了起来。
……
一幕幕往事,让鬓染霜花的李保国眼睛湿润。
在李保国的心中,与自己的付出相比,农民给予自己的这些回报,比这脚下的太行山还“沉重”。
今年,李保国58岁了。再过几年,他就该退休了。
“想过以后再做点什么,过什么样的日子吗?”记者问。
“我已经习惯了山里的生活。到时候,也许就和老伴儿找个小山村住下。”李保国心里始终装着巍巍太行山下的农民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