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国际合作>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开启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6-03-11 09:44:28  |  来源:科技日报  |  作者:刘园园  |  责任编辑:伍晓敏

国际合作开启新格局
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左四)出席ITER组织总部奠基石揭牌仪式

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卫星导航中心研究员杨元喜院士表示:“要为科技部点个大大的赞!”原来,在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的帮助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进入了东盟市场,并且站稳了脚跟。

这只是国际科技合作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已经与156个国家建立了科技交流关系,签署了109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参加了约200个政府间国际科技组织和多边机制,在70个驻外使领馆派驻有科技外交官。

“国际合作,一步登顶。”

江苏某纺织机械生产商通过与德国和瑞士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不断创新,从几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厂变成了现在的行业龙头。于是该企业大门口便挂出上述标语——毫不讳言其从国际科技合作中尝到的甜头。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靳晓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这家纺织机械企业的成长历程只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广阔图景的一角。

科技外交格局按了“升级键”

“目前,我国已经与156个国家建立了科技交流关系,签署了109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参加了约200个政府间国际科技组织和多边机制,在70个驻外使领馆派驻有科技外交官。”靳晓明说。

这串数字背后是层次分明、优化升级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

靳晓明介绍,自2010年中美创新对话机制成立以来,中外创新对话机制不断拓展,已逐步成为我国与美国、欧盟、俄罗斯、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和重要区域经济体增进互信、消减分歧、促进共识与合作的重要依托机制。另一方面,中国与非洲、东盟、南亚等地区发展中国家建立了科技伙伴计划,重点是与这些伙伴们在共建联合研究机构、共建科技园区、共建数据共享平台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在多边科技合作机制中,中国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强。靳晓明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参与并主导了包括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第四代核能论坛等多项大科学工程和计划。“参与大科学国际科技合作,不但增强了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也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的话语权和主导权。”靳晓明说,“这使我国为解决区域和全球性重大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树立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对华科技合作有了“钱袋子”

中美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范例之一”,美国能源部长莫尼兹曾对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CERC)做出如此评价。

该研究中心的成功运作,得益于中美国际科技合作的重大进展。靳晓明介绍,美国计划每年拿出6千万人民币以上的专项资金跟中国进行科技合作,为与之相呼应,中国也会拨出适当资金。

有了资金做保障,2011年到2015年中美通过CERC在清洁煤、清洁能源汽车和建筑节能等领域顺利完成了首期合作。2014年中美宣布支持CERC从2016年到2020年的二期合作,并增加了“能源与水”作为新的合作领域。

无独有偶,为了支持与中国的科技合作,英国计划在牛顿基金的框架下,于2014年到2018年5年内共拿出1亿英镑与中国合作。此外,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捷克和波兰,也已经或正在设立对华政府间科技合作专项资金。

“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进展。”靳晓明说,“因为过去国外跟我们进行政府间的合作,从来没有设定过固定的资金,一年跟一年的情况不一样。现在很多国家不但主动设立了对华政府间科技合作专项资金,而且资金规模还有扩大的趋势。”

核心技术创新有了“戏台子”

“‘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我国信息技术、材料技术、健康与生物医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得以解决。”靳晓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以信息技术领域为例,通过与法国泰雷兹集团空中系统分公司合作,设计了低空监视及气象探测多功能雷达及以其为中心的通用航空监视管理系统,为低空空域提供了集低空空域安全监视、整体运行管理和通用航空飞行信息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

为了提升区域的对外开放合作水平,2006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认定了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国际科技合作搭建了“戏台子”。

直升机设计制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便是其中的亮点之一,该基地通过与国外多家知名企业进行技术合作,解决了直升机研制生产中许多关键技术瓶颈。例如,与法国泰力模公司合作研发的大型复合材料桨叶模压系统,填补了国内大型桨叶设备制造技术的空白。

“截至2015年底,全国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总数达到549 家,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与创新平台布局基本形成,有力促进了各地区进一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合作。”靳晓明说。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