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会议会展>招商引资>

来自福建的名臣廉吏——许铁堂

发布时间:2016-08-26 14:02: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吴棉国  |  责任编辑:王孟召

他,从福州三坊七巷走来,被明末清初的文坛誉为闽海诗人;

他,任安定知县三年,被当地百姓尊为“许爷”、誉为“许青天”;

可他却在垂暮之年,颠沛流离,无法返回故乡,终因贫病交加,客死陇上;

他,是陇中大地“海丝”与“陆丝”相连的永恒记忆——来自福建的名臣廉吏——许铁堂

民为邦本、公廉爱民,乃古代清官廉吏的重要思想和行为。唯有公正无私、廉洁爱民,方可公生明、廉生威。来自福建的许珌谨身帅先,居官廉明,深受定西百姓爱戴。他的勤廉事迹,三百多年来至今,仍在定西坊间口耳相传。 ——题记。

定西东山许公纪念馆碑廊和碑亭

-1-

听仲才兄说,在福州三坊七巷史料馆里有许铁堂的相关史料和闽剧表演,远在定西的我便迫不及待地希望能早日前往观瞻,更深入地了解许公的勤廉故事和他对定西百姓给予的深情厚谊,更好地为我还原他“民为邦本、公廉爱民”的鲜活形象。

八月中旬,借着回福建参加致公党省委主委会常委会的间隙,我专门跑了一趟三坊七巷。果然,在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福州安民巷历史人物勤廉馆的公廉爱民展区和《坊巷清风》一书中,寻获了许铁堂的生平介绍,让许公的勤廉事迹,又一次为我跨越了历史的星空,鲜活呈现——

-2-

许珌(1614-1672),别号天海山人,侯官(今福州市区)人,世居乌石山下光禄坊。明崇祯十二年(1639)中己卯科乡试举人,乃明季提学许豸之侄。陈衍《闽侯县志》(文苑)中载其传略,谓:“豸群子弟以才名一时,曰友,曰珌,其最著也。”

青年时代,许珌才华横溢,以善诗闻名。曾游历吴、越、齐、鲁、燕、赵等地,与著名诗人王士祯齐名并称,经常往来唱和,备受当年名家的赞赏与推崇,“每篇出,辄传布海内”。王士禛的《秋柳》诗问世之后,许铁堂与之唱和,写出了《秋柳和贻士四首》。吴镇评其用典“远胜渔洋”,杨芳灿以为“风韵萧疏,不减原唱”,从此名噪一时。王士祯评曰:“读铁堂之诗,沉雄孤峭。愚兄弟私叹,百余年来未见此手。”诗人施闰章谓:“许子之诗,绝不屑为靡郁之言,坚骨强气,怵肝裂肠……”盛赞他的诗才。周亮工在为其诗作序时写道:“往予游云间,获交夏瑗公(明末著名文学家夏允彝),见先生作令闽时,所首拔侯官许子天玉,天下士也,其奇藻天发,鹏迁海怒,神标挺持,波澜浩漾,叉手击钵,千人自废,因叹先生知人能得士,又如此乎!”。

安定区内官镇民间自建的许公蜡像纪念馆

一生著有《铁堂诗草》、《双松诗》、《品月堂集》等,时称闽海诗人,蜚声当世。

史料表明,在许珌赴任安定县令时,便受到了当朝名宦、号称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孳赠诗贺送,即《送许令珌赴安定任三首》;《明史》总裁、清朝名宦硕儒徐乾学为他写了《陇山歌送许天玉之官新安》;他的堂兄,当时官居巡察御史的许之渐亦写了《送天玉大弟之安定四首》……从先贤名宦对许铁堂赴任安定的重视程度,不难看出他在当时是颇有影响的人物。因此,后来铁堂赠诗靖逆侯张非熊时,张勇大为喜悦,曰:“君名士,乃肯顾予武夫。”并赠四百金,为润笔之美谈。

如今,人们从张祥河在许公祠前所撰对联:“老铁官声高陇阪,双松诗格并渔洋”中,也可品读出当年的名卿雅士对其诗歌创作成就的高度赞扬,以及由此所揭示出他为官时不平凡的声誉。

-3-

清朝入关后,许氏门庭遭乱,家境日渐破败。

面对日益惨淡的家境,已取得举人名分的许铁堂只有继续努力,博取更高的功名。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时年51岁的许铁堂被录用,授巩昌府安定县(今定西市安定区)知县,任期三年。只是,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到安定县后,此时的安定已是苦瘠甲于天下,战乱频乃,民不聊生。

生存环境的残酷,加之朝廷极重的税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当地人民让许铁堂常常暗自流泪。他暗下决心要为安定人民造福,这一点,从他为定西城隍庙题写的楹联:“自信飘零如武部,不知昭假有文山”中,不难看出他立志做一位居官爱民、令老百姓满意人物的人生志向。

为了尽快回复民生,上任伊始,许铁堂便开始实施赈灾减赋、修桥铺路等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得到实惠的老百姓打心眼里感激这位父母官,许铁堂也很快得到了安定人民的拥护。他从关注民间教育,教化民风做起,积极倡导文人学士创办学坊,督课文字,定西各乡于是有了私塾学坊,其声誉开始在陇上广为流传。

此外,他治理污水,倡导卫生;他清廉自持,关心百姓的疾苦,公俸所得,多以济民、助学,卓有政声。民国《安定县志》记载:许珌“居官清慎,爱士重学,而尤倜傥乐施,虽妇孺能道其廉明"。他不畏权势,断案如神,传说还跟定西的隍爷(指文天祥)互通阴阳,被百姓誉为“许青天”、“许爷”……

安定区内官镇民间自建的许公蜡像纪念馆

尽管许铁堂在任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求百姓得以安康,但每每面对连年的自然灾害加上战乱,他莫不寝食难安:“连年遭旱噗,退公常蒿目。”“忆昔在署时,蟋蟀鸣我床。忧来揽衣起,明星何煌煌。”面对百姓的疾苦,他心急如焚:“莫求丰年玉,但为荒年谷。维时稍休豫,庶无黍食禄。”为了赈灾减负平息民怨,许铁堂数次上凑朝廷请求赈灾减赋。不仅建议没被采纳,还得罪了三司大吏。

-4-

康熙六年,许铁堂遭革职罢官。

面对厄运,他写了著名的组诗《解组后别安定父老四首》,诗云:“作吏爱令名,赋畀毋乃迂。金钱若夜来,奚由逭殛诛。”道出为官之美德,做人之情操,读来掷地有声,正气凛然。同时,也倾诉自己因为上疏直言,遭到革职罢免的不平心声:“坚白反见诬,廉吏不可为”;“直道故难容,三黜亦士师”。表明自己虽遭革职,然不改初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博大胸襟。

闽剧《铁堂颂》剧照

遭罢官后,其弟前来定西看望,许公作诗相赠,题名《送舍弟珝南归五首》,诗中处处流露出他对亲人的记挂,对自己所遭不公待遇的愤怒和他贫困无资归里的表白。兄弟洒泪相别后,他便开始了在陇上的流落生活。一度流寓临洮,以教书卖字为生。

闽剧《铁堂颂》剧照

垂暮之年,颠沛流离、无法返回故乡的许铁堂又返回定西,终因贫病交加,客死陇上,时为康熙十年(1672年)。

在临离世的数月前,饥寒交迫的许铁堂更是怀念遥远的故乡。他的诗作《关山月》:“秋风吹陇水,闺梦傍沙场;愁绝从军者,何年罢望乡”。表达了铁堂心忧民生的家国情怀;《庚戍长至后西巩驿寓对雪书怀赋得十截句》更是句句含泪。从诗中可以读出他对闽南故乡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一片长城万里沙,可怜辛苦未还家。蓬波此日无情处,飞上征人两鬓花。”叶落归根,他做梦都在想着故乡的一草一木。而《别安定父老》(四首)是许铁堂革职时发自肺腑的绝唱。“连岁遭旱汉,退公常篙目”,“求索多意外,能无宽征输。得罪诚所甘,但愿汝欢愉”;“坚白反见诬,廉吏不可为”,三载食膏脂,相报惟区区。浩然拂衣去,欲去还踟蹰”,表达了诗人深切关注因连年干旱而食不果腹的安定百姓,叹自己三年来吃喝的是民脂民膏,却为老百姓做不出一点值得称道的事情,遗恨无以回报。

闽剧《铁堂颂》剧照

一任知县,自身穷困至此,心里却装着满腔催人泪下的自责和愧疚!一介名士,穷而不能独善其身,莫不令人敬佩叹惋,也因此其至交王士禛在《送黄无菴佥事归甘肃兼寄许天玉》一诗中写道:“许生潦倒作秦赘”,怜念之情油然而生。

-5-

沧海桑田,三百多年风雨岁月,许铁堂给定西古城留下了人们回味无尽的故事。

在他客死陇上后,当地老百姓念其为官清廉,自发筹资将其安葬于定西县东山脚下,岁时祭祀。定西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欲拜祖宗,先敬许公”的传统习俗。

雍正七年(1729)至乾隆六年(1741),安定知县应际咸、许宗崃、进士孙昭等感念许珌清廉勤政,先后为他重修墓园,撰文立碑,予以褒扬。

道光二十七年(1847),陕甘巡抚张祥河念及许铁堂为官清正,老百姓有口皆碑,慷慨捐资,命时任安定知县的胡荐夔在修葺城垣时为许公建祠,供人们悼念和缅怀他的清廉政绩。此时适逢林则徐路经定西,胡知县备晚餐在县衙迎候,交谈中涉及修建许公祠事。林则徐与许公同乡里,由同遭政治诬陷,故对胡知县之举十分赞同,并在安定许公祠完工以后,亲自撰写了《建许铁堂师长教师祠碑记》以纪之。

为表希俯,许公祠堂建成后,当地临祠的街、巷也遂更名为“许公街”、“许公巷”,以示纪念。同治进士安定王作枢《兵后过许铁堂先生祠》诗曰:“毕竟文翁教泽深,口碑千古在人心。官声久并诗名著,二百年来说到今。”自那以后,每逢清明之日,历任县官都会率士民百姓,簇拥着定西城隍轿仗,备抬酒肴,撰写祭文,前往许公墓地祭祀。

如今,除城区建有“许公祠”外,在定西农村以许公塑神立庙者亦时有所闻。其清誉三百多年来不衰,其盛德世代为百姓口耳相传。有关他的事迹在《甘肃通志》和各种版本的《定西县志》中都有记载。

1998年8月,因天境公路310国道穿越定西,定西县政府划出数亩地作为移葬许公陵墓之用,当地数千群众自愿参加迁葬仪式,并在陵园内辟建名人碑廊。于2011年,成为甘肃省、定西市廉政教育基地。

-6-

许公作为福建的先人,在定西能够受到如此尊重与祭奠,这是福建人民的骄傲,也是定西人民的骄傲,更是福建与甘肃两省人民友谊的见证。无论是他的一卷《铁堂诗草》,还是五十七个春秋的悲欢,无论是他三百四十五个冬夏的守望,还是眼前这一碑一冢、双亭对廊的许公纪念馆……所有他留给定西百姓的一切,必将都将成为陇中大地永恒的记忆。

闽剧《铁堂颂》剧照

回到定西后,答应了甘肃省福建商会邀约,为他们的会刊撰写纪念许铁堂文字的我,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便独自坐在了电脑前,一次次重放了闽剧《铁堂颂》,在故乡的音律唱词中,追忆和感受先人的精神的力量。

而每每听到“闽山陇水万千关,铁堂舟马逐文山”后,我仿佛看到了这位受人敬仰的乡贤正借着夜色向我走来。

“五七春秋千里沙,两番寒暑鬓飞花;挂吏鬻字寓临洮,苌弘碧冷葬凤凰。名誉陇阪为官镜,诗关草芥并渔洋。南衙朝官鸠鹄面,愧叫后人颂康乾。”想来,这不仅是许公对自己的要求,更是留给我们后人最好的警醒与鞭策

兴东说,其实,定西也曾根据民间传说,创编了陇曲历史剧《许铁堂》,分《上任》、《平冤》、《整饬安定》、《减负》、《罢官》和《送别》六场,歌颂了许公为官清廉的形象,深受群众欢迎。

那一刻,深深地理解了定西人民对许公所寄予情感和敬佩的我已不再觉得莫名、不再需要追问了。

-7-

这天,秋日的晨光暖暖地洒在凤凰山上,洒在山麓许公纪念馆的空地上,四周悄然无声。

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来到东山了。虽然每次来的时间不同,但次次却无一例外的怀着同一种心情。让我踏上那几层石阶后,在许公的墓碑前久久伫立,追思默默。仿佛是在等待着那一个瘦俏的身影从这青色的碑面上翩然而至,与我一起回望旧时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与我一起登高远眺二千公里之外的闽海山水。

定西东山许公纪念馆一角

走出许铁堂纪念馆,眺望山下日新月异的定西城区,远处新修的定西湖碧波荡漾,新城旧城一片忙碌,火车像蛇一样蜿蜒西去,鸣笛东来;城区高楼林立,人民安定乐业,百姓丰衣足食,喜笑颜开……百年之后的今天,许铁堂曾为之奋斗过的安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许铁堂泉下定然有知,当无憾矣!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