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线上众创空间、全国首个物联网产业基地和创客社区、全国首家海洋特色专业众创空间……作为青岛市发展最成熟也是面积最小的城区,寸土寸金的市南区为何能聚集创新激情,涌现出如此多的创业生力军?除了历史积淀深厚、地理条件优越、商务配套齐全因素之外,市南区在创业政策、平台、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以体系化的模式全面推进创业创新工作,是促成这股潮流的最大推动力。
“用最小的物理空间,孵化出最多的创业成功者”。市南区为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打造创业空间,为企业搭建腾飞平台,这些创业者把新奇独特的想法转化在这片热土上,成就着自己也成就着这座城市。
■活下来
一片创业的沃土
如同一粒埋入土里的种子,一个创业者想要长成参天大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活下来。
出生于1975年的冯希祥,人称老冯,是创联工场创始人兼CEO。1997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食品系。毕业后就职于家乡商务局,成为众人羡慕的国家公务员。但如今他的身份却是国内知名联合办公企业的总裁。他开创了中国联合办公的多项之“最”,纵横这个行业近十年,如今,受惠于他的中国创业者超过三万人。
回忆起当初扔掉“铁饭碗”吃起创业饭的决定,冯希祥笑言只是“不希望在三十岁就看到五十岁的自己”。
2007年,冯希祥在济南成立了国内首家创业孵化器公司——创联工场,一年后,他在青岛的公司成立了。之所以选在青岛选在市南,冯希祥说这里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有着良好的创业环境。
创业初期的几年时间里,冯希祥的公司一直处于赔钱状态。他和公司小伙伴谈下的第一笔业务仅仅进账198元。这个时候的他开始思考,从自身寻找问题。从公司的硬件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冯希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2010年底时,公司的经营情况开始有所好转,并慢慢进入发展快车道。
作为国内起步最早的联合办公企业,创联工场现已走在了国内行业的前列。截至目前,公司已在青岛、济南、南京、杭州、宁波、无锡、武汉等十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累计服务创业人数三万多。在青岛市政府、市南区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帮助下,公司于去年完成了A、B两轮的融资。目前,C轮融资工作正在进行,并在筹划新三板上市。
当被问及是什么支撑着他一直走下去,冯希祥说,因为在创业过程中吃了很多苦,所以想要为创业者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平台。他有一个目标,就是为全国百余万创业者在创业路上提供优质服务和良性引导,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冯希祥是市南众多成功创业者的一个代表。近年来,市南区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等新模式,已集聚和服务创客6000多人。
一个创业者或初创公司想要存活下来,除了自身努力,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撑。
场地是创业者遇到的首道难题。记者从市南区人社局了解到,为更好地解决创业初期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市南区在落实青岛市补贴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区域的政策扶持力度,2015年,市南区率先在全省推出了普惠性的创业人员房租补贴,房租补贴标准为每平方米每天1元。今年,市南区将补贴标准提升至每平方米每天1.5元,提高了50%,进一步降低了创业人员在市南区创业的房租成本。
市南区科技局局长刘静介绍,市南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着多年发展沉淀下来的优越生活环境,有着和谐高效的政务环境和法务环境,这些都是市南的资本,也是吸引创业者扎根市南的重要因素。除了这些,市南区近年来打造的良好政策环境则是激励创业创新激情的最大动力。
创新驱动发展要求政府转变服务意识,完成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充分考虑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利益诉求,让行政审批变为保护而不是障碍。基于此理念,市南区政府全力改变政府职能,以简化审批和政策激励为突破,引领政府服务创业创新。
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政务环境、法务环境以及政策环境让市南区真正成为创业的沃土,在这里,只要是粒“良种”,都能扎根活下来。记者从市南区科技局了解到,市南区近年搭建的26个创新创业载体至今全都活着,而且越活越好。
正如市南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描述的那样,“在市南区,创业者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跟政府打交道不麻烦,因为我们只有为企业服务的想法。”
■扶上马
让企业成为创新主角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想要发展壮大,不断创新可谓唯一途径。
一些细心的市民可能注意到,今年夏天第二海水浴场及奥帆中心部分海域曾出现一道“奇观”:浴场外延是茫茫浒苔,浴场内却是洁净海面。创造这一奇观的“功臣”是青岛厚科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发明的新型浒苔拦截装置。
远远看上去,这道海上防线跟普通防鲨网似乎没什么两样,但厚科公司技术总监解初熠告诉记者,为了这套装置,公司研发团队经过了三年有针对性的研发,对浒苔的生长环境、生长机理、漂浮特点,以及海流的涨跌、流向、流速、潮涌、浪高等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后研制而成的,产品蕴藏着12项专利。
实际检验的效果也证实了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在青岛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和市南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7月份,厚科分别在奥帆中心、二浴外海、二浴内海分别铺设了1000米、1500米和575米新型浒苔拦截装置。经过多日连续观察发现,该装置拦截效果极佳,除了装置与岸边连接处漂过少量浒苔外,所有拦截区域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浒苔及其他漂浮物侵扰。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套浒苔拦截装置只是厚科创新工作的一个小小作品,该公司在地下埋设物信息化、可视化管理上的突破更是傲视全球。
城市地下管线就像人体中的血管,担负着供水、电力、通讯等各种资源和信息的传输任务,被视为城市的“生命线”。但国内的管线系统在铺设之初便处于无标识、没有统一规划的状态,再加上行政的分割,使得各单位信息不共享,造成施工过程中管线时常被挖破、挖断。“城市的正常运转需要周身的血管合理布局,我们根据掌握的编织品新型材料技术,聚焦保护地下埋设物,自主研发地下埋设物标识装置及标识系统,有效解决了国内城市管理中地下管线存在的顽疾。”一直担任公司创新带头人的解初熠介绍。
说起创新,解初熠坦言,他们从事的这个领域仿佛是个无人区,每往前走一步都是创新,都是一场创业。
“创新不是胡思乱想,更不是拍脑袋瓜,而是根据自身优势和行业发展而做出前瞻性、科学性、有可行性的创造性工作。”解初熠说。公司科研团队从创新地下管线标示带材料,到创造地下管线追踪系统,一直到开创性的卫星导航定位的“地下埋设物标识装置”大数据管理系统,一步步实现了地下埋设物的信息化、可视化管理。该系统在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从1000余件专利中脱颖而出,夺得金奖。
国家和青岛市十三五规划中都强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解初熠说,企业对市场发展变化最为敏感,对创新的需求也最为迫切,但独木难成林,创新发展,同样非常需要政府保驾护航。
市南区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让企业“先出场”“当主角”。鼓励并扶持搞创新,市南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创新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市南区拥有国家级科研院所7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1个,高居全省各区市首位;拥有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企业研发中心28个、高新技术企业42家,技术交易额突破9亿元,各项总量均居于全市前列。
记者从市南区科技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市南区推荐申报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中,有28项市级以上项目,推荐智慧园区建设试点1家,省电子商务服务机构1家,领军软件企业、高成长性软件企业4家,大数据优秀产品、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9家。
结合全市建设十大科技创新中心的部署,市南区对辖区内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的创新要素进行了摸底,确定了省科院黄海研究所、市水务集团技术中心、金东数字科技等一批重点培育对象并在申报要素流程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宣传动员各级科技创新平台申报,鼓励已有创新平台层次升级,上半年推荐了鼎信通讯、特利尔等3家企业申报山东省提质升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送一程
助力企业遨游资本市场
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在资本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今年3月,一则财经新闻引发创业者关注: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申请获无条件通过,公司拟登陆上交所主板。位于青岛市软件园的鼎信通讯成立于2008年,当时是一家并不起眼的小公司,老板加员工一共7个人。然而经过8年奋斗,鼎信通讯已成为获得国网公司技术认可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供应商之一。在过去三年,该公司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0.36%,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1.79%,实现高速增长,是我国最具成长性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供应商之一。2013年以来,基于公司提供的载波通信技术产品在国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载波类产品招标中应用的份额超过40%,位列全国第一。此次鼎信通讯拟募资8亿多元,用于载波通信产品升级换代及产业化项目等三大项目。其中载波通信产品升级换代及产业化项目,项目总投资为2.77亿元,拟全部使用募集资金完成。综合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为4.17亿元,计划使用募集资金3.77亿元。
该公司副总经理王萍说:“我们非常重视技术研发,专门成立了基础理论研究院,从‘根’上做研究,公司仅博士毕业生就有约20人。公司更像一家工业企业,产品介于软硬件之间。”
记者了解到,如鼎信这样既有服务、贸易、结算等第三产业管理中心的功能,又具备独特的研发中心、公司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功能的行业,被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2.5企业。这种活力迸发的2.5企业正成为市南区经济版图中的重要一极,部分企业已显现出细分领域内“隐形冠军”的气质。
企业达到一定体量后,势必会遇到融资难题,进入资本市场成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想要顺利完成上市,同样离不开政府的辅导和推动。记者采访了解到,为推动区内企业上市挂牌发展、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市南区金融办修订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企业上市的意见》。对境内外首发上市企业的区级补助最高可达500万元,市区两级补助总额最高可达650万元;新三板挂牌企业在按照市级政策给予1:1配套补助基础上,再一次性奖励50万元,市区两级补助总额最高可达到120万元;区内企业在四板挂牌的,按照市级政策给予1:1配套补助。通过加大对企业上市、挂牌的补助力度。有效激发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活力。
近年来,市南区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强化政策扶持,加快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开展企业项目路演、搭建金企对接平台、实施企业上市培育项目、组织上市挂牌实务操作培训等具体措施,着力促进区内企业融资与上市发展。截至目前,区内共有已上市、已挂牌企业63家,其中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39家企业在蓝海或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区内18家企业被列入全市2016年重点拟上市企业名单,15家企业被列入全市2016年全国股转系统重点拟挂牌企业名单,推动区内上市挂牌企业实现融资127亿元,区域资本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提升。
■护一路
全链条扶持开创市南模式
创业创新想要实现可持续,需要一套科学而系统的创新创业载体来支撑。
2016年被科技界誉为VR(虚拟现实)产业元年,大量的人才、资本纷纷转向这一领域。创业者需要硬件支撑,企业渴望技术服务,一个基于VR企业的孵化转化平台应运而生。近日,山东省首个VR创客平台落户市南区青岛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
该创客平台将通过数字创意与生活实践提升商业与用户体验,打造垂直整合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模式,包括VR数字娱乐、VR教育、VR数字城市、VR医疗、VR工业仿真、VR社交、VR电子商务等,通过产业链的垂直与整合,依托于互联网平台不断向上游的内容领域和下游的终端硬件领域拓展,打造全生态的虚拟现实智慧网络商业模式。
作为该创客平台的运营方,金东已逐渐成为岛城VR产业的领军人。早在2009年动漫产业园建成开园伊始,金东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便落户于此。作为产业园里的元老,2011年,金东看好了虚拟现实的蓝海,果断转型,开始进军虚拟现实的蓝海。
像金东VR创客平台这样,借助社会资源和力量搭建创新创业载体的开放之路,市南区已经越走越坚实。近年来,市南区围绕“一带两街三园多维空间布局”总体思路,在市南有限空间里,发挥科研院所集中、创新人才集聚、时尚产业云集等优势,在软件动漫、海洋科技、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等领域建成多个满足不同创客个性化需求的集聚化、专业化、高端化创新创业载体。
建载体前期投入大、运营成本高、服务对象实力欠缺,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发展建设创业孵化载体可谓困难重重。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市南区政府开创性的引入PPP模式,鼓励并引导社会力量合作搭建孵化器,大大缓解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
为了鼓励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市南区出台了全新的创业孵化基地补贴政策,新政策提升了创业孵化基地房租补贴标准,将按照第一年补贴100%,第二年和第三年补贴50%的标准给予基地房租补贴。今年,市南区推出了创业类众创空间补贴政策,创业类众创空间每年吸纳5名以上创业者成功注册工商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满3个月,给予5万元补贴;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名创业者成功创业,补贴金额增加1万元。
除此之外,市南区还推出了街道创业孵化基地政策,经认定的街道级创业孵化基地,按孵化基地面积每100平方米8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补贴160万元,同时,符合街道级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类众创空间标准的,按照第一年补贴100%,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别补贴50%的标准给予基地房租补贴。对于创业人员入驻创业孵化基地,有与创业项目相关的发明专利的,在享受原房租补贴基础上,按照第二年第三年实际房租的20%给予奖补。
引入社会资本的模式不但能克服孵化器的基建障碍,对创业者来说也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创联科技孵化器负责人冯希祥介绍,很多创业者找办公场地就是个头痛事,大把的房屋租金不说,办公桌椅、电脑等办公设备也需要全部购置,费钱又麻烦。而创联则直接提供现成的,公共会客厅、会议室、打印区、休息区等各种办公需求都能满足,可以为创业者省下不少钱。
除节约成本之外,社会力量的专业性还可以帮助创业者规避创业风险。与政府工程不同,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孵化器有更强的营利属性,因此社会资本孵化器会在风险管理、附加服务等方面更加完善。连城孵化器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少创业者在技术方面有优势,但却难以独立完成整个创业过程,孵化器可以帮助他们完成融资、专利申报、知识产权运营、合同签订等流程,大大提高效率同时规避风险。
2016年,市南区首次将创新载体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发展海洋U+等众创空间10家,集聚和服务创客6000名。今年上半年,市南区新增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共有“创联工场”、“海洋U+”、“R客空间”、“梦部落众创空间”、“海龙众创空间”5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五四创客城已建成投入运营,吸引了感知集团、海尔海创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并与韩国吾立公社、美国同学会等知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创客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用最小的物理空间,孵化出最多的创业成功者”。市南区的创业创新工作不是各自为战,而是结合自身的特点以体系化的模式全面推进。
体系化离不开政策的支撑。近日,《市南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提质升级若干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正式出台,从搭建完善的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支持重点领域发展、鼓励企业竞进提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四个方面提出16条促进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同时制定出台了包括《市南区促进科技创新政策实施细则》和《市南区支持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政策实施细则》等15项配套实施细则,全面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形成全链条创新创业扶持奖励政策体系。
基于市南区地域小但发展成熟的特点,下一步,市南区将着重推进科技总部模式和院所模式,将更多成长起来的科技企业引到市南留在市南,让市南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在市南,力争实现“用最小的物理空间,孵化出最多最优质的创业成功者”。
“看好你、帮助你、成就你。”在市南,无论你是草根创客,还是颇具规模的企业,在创业创新过程中,背后都有一双强有力的大手助推着你。这是一个城市中心城区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一个城市发展引领者不断追求卓越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