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未来之星>成长数据库>

黔东南州思旸镇农民乐享“清凉”经济

发布时间:2016-09-12 14:43:27  |  来源:国际商报  |  作者:李书军 杨政权  |  责任编辑:伍晓敏

黔东南州思旸镇农民乐享“清凉”经济

“鸟鸣声声静,风萧飒飒凉。偶得一佳境,酷暑也无妨。”代家坡楠竹园里慕名前来消暑纳凉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或绕着竹园慢跑,或打太极,玩自拍,或躺在吊床上尽情地享受这炎炎夏日竹园赐予的清凉安逸。

1998年,岑巩县思旸镇代家坡的村民们利用荒山,种下了近千亩的楠竹林,意想不到的是18年后的今天,这片楠竹林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林中气候凉爽,就像安装上了“冷空调”,所以当地群众也就把这片竹园叫做“空调山”。

近日,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代家坡楠竹园。顺着一条尚未硬化的乡村公路前行,漫山遍野的竹林形成动荡起伏的“竹海碧涛”望不到边。正值响午,烈日当空,人在竹园中却没有一丁点热意,反而是“凉悠悠”的,阵阵竹风袭来,沁人心脾。“我们都把这片竹园叫着空调山,一到夏天,它就像装上冷空调一样,凉快得很。”当地村民张发明说,在炎热的夏天,村寨里的温度是30℃以上,而楠竹园里,则只有20℃左右。所以这个时节的中午,村民们都喜欢钻入竹园里纳凉,有的甚至把衣服铺在地面上呼呼大睡。

针对竹园的这种“空调”功能,笔者电话采访了黔东南州知名的科普教师巫宜山。巫宜山说,竹园内之所以凉爽得像安上了冷空调,主要是满足了这样两个条件,第一个是通风条件比较好,第二个是太阳不能直射,被茂密的竹叶遮挡了。

代家坡坐落在思旸镇铜鼓田村海拔600多米的高山岭上,有50余户人家200多人。由于山高坡大,村民出行十分不便。1998年冬,岑巩县引资企业岑丰竹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邰胜波相中了这块“宝地”,采取由他出资金,村民出土地合股的方式,从广西引进楠竹苗,在此地建楠竹产业基地,待收益后按三七分红。“村里到处都是荒山,荒着也是荒着。”48户村民毫不犹豫犹豫就把1000多亩荒山流转给了公司,90%以上的组民成了公司股民。

几年间,公司先后在代家坡投下500余万元建起了千亩楠竹基地。2009年,基地首批商品竹开始大量上市销售,收入达200余万元,村民获得70余万元红利。

当地市场上,一棵楠竹的成竹大约卖到15元,一棵竹苗均价也在10元左右。代家坡漫山遍野的竹子摇身变成了一支支看得见、摸得着的“金条”。

张发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他家有30亩荒山入股,按照合同,每年可从公司分得16000多元的红利;又是基地管理员,年终还可以从公司拿到1000多元的基地监管费。

张发云说,“在公司基地的带动下,代家坡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荒山荒土上种起了竹子。看到我们栽竹子有赚头,思旸一带的铜鼓田、马坡、新安等10余个村寨也纷纷来这里买竹栽种。”

张发明是竹林基地领导小组成员之一,令他感受最深的是竹林基地建起来后,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前,这些山都是光秃秃的,很难看,而且连年干旱。现在山上竹海风景优美,山下细水长流,连2009年百年不遇的大旱也没干过一天。”张发明说,“以前村民主要靠伐竹出售赚钱,但自从竹园的“空调”功能被发现后,砍竹出售的现象大大减少了,现在我们最希望的是,将这片竹园打造成景区,吸引游客前来避暑纳凉消费,增加我们的收益”。“去年,一位老板准备出资千万元要求买下竹林基地,我们舍不得卖。”公司管理员邰秀亮说,现在竹子产业前景很好,公司打算按照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做大做强“清凉经济”,把代家坡打造成黔东地区群众消暑纳凉、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在代家坡种竹经验的带动下,思旸镇已有40%以上的农户在庭前院后实施了楠竹种植,种植面积达3400余亩,按当前市场行情计算,该镇目前楠竹价值蓄存量已达到3000多万元,昔日的荒山已成为当地农民家门口的固定“银行”。

目前,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代家坡竹园,从思旸镇政府往代家坡10余公里的公路硬化项目正在实施,预计年底全面完成。届时,客商购买楠竹,游客驾车欣赏“竹海”美景就更加方便快捷了。下一步,该镇计划4到5年内发展到5万亩,力争把楠竹产业打造成强镇富民的一项支柱产业。“依托楠竹美景做活清凉经济,通过招商引资的‘有竹居’、‘鱼米之乡’、‘东盛溪谷田园’等几个大型的休闲山庄正在建设之中,预计明年即可实现开门迎客。”思旸镇镇长姚茂勋说到,该镇正在着手大规模开发楠竹产业,在搞好楠竹精深加工的同时,又要借助楠竹基地开发观光体验式旅游业,让游客到此度假、垂钓、健身等,把当地美景和清新空气推向市场,变成经济,为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添砖加瓦,为同步小康再造强力引擎。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