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新形态实现研究”“故宫书画的全媒体传播策略和关键技术研究”等18个重大文化科技融合项目通过文化部验收,取得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文化科技成果,为支撑、提升和引领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典范和样本。
科技助力,创新成果引人注目
“主琉田窑造青器,粹美冠绝当世”。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哥窑因生产黑胎青瓷而留名于世,但是南宋之后就停烧了,后来历朝历代都有复烧,却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黑胎哥窑开片青瓷复烧工艺研究’通过挖掘利用龙泉矿藏的胎、釉料配制技术,结合现代先进工艺设备,提出了一套系统有效的青瓷科研方法与实验方法,对黑胎哥窑开片青瓷烧制工艺的恢复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邱春林介绍说。
目前,该工艺已能应用到实践生产,每年可生产100余件黑胎哥窑开片青瓷精品,实现销售收入680余万元,上缴税收约70余万元。
以“黑胎哥窑开片青瓷复烧工艺研究”为代表,这些项目尝试运用新技术新方式解决文化发展与传承中亟待破解的问题,为文化与科技融合提供了新样本。
“演出效果呈现关键支撑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通过舞台效果整装集成控制,舞台运动、视觉、听觉呈现技术,舞台监督调度系统集成,现代舞美设计与布景排演系统,虚实互动舞台集成呈现系统等研究,实现了舞台演出的全面升级;“丝绸织锦文化创意与工艺创新及示范推广”在织锦的工艺技术、形式内容、传播手段与营销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实践,让传统织锦工艺实现了数字化……
此外,“故宫书画的全媒体传播策略和关键技术研究”对故宫书画藏品的传播途径进行了有机整合,打造了全媒体书画传播体系;“古籍修复知识网络系统”致力于实现“大师网上教你修古籍”;“云计算环境下智能化数字文化资源信息采集和资源整合及服务模式研究”着力解决“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的信息孤岛问题,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项目带动,融合效能不断显现
动漫、网络游戏、数字音乐、数字艺术、数字电影等以科技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3D、4D、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不仅在文化娱乐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还逐渐引入到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中;数字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科技不仅突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瓶颈,还增加了观众的体验性、互动性,并且带动了文博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以现代科技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已经占据了文化产业的主导地位,日益成为支柱性产业。“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在文化领域中的应用和普及,不仅优化了文化产业结构,而且还催生了一批新的文化业态。科技与文化融合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在文化领域的及时转化与应用,近年来,文化部组织实施了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等多项国家研发专项。同时,积极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申报与实施。
“这些项目聚焦国家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科技需求,开展文化科技基础性研究和集成应用研究,内容涉及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对外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力求发挥科技进步在文化建设中的支撑、提升和引领作用。”文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共有224个“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79个“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91个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10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获批立项,国家给予经费扶持近3亿元,撬动其它社会资本投入近十亿元。
截至目前,“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新形态实现研究”等212个项目取得丰硕科研成果,通过专家验收鉴定,投入文化建设实际,充分发挥技术的带动作用和支撑力量。
立足长远,着力培育创新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行动。文化科技创新则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广泛渗透到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加速了文化生产方式变革,成为文化发展的关键支撑和重要引擎。
以此为契机,文化部科技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实施了一大批项目,培养了一大批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为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未来几年,文化科技工作的主要思路是全面提升文化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科技融入文化领域,全面支持文化创意融入实体经济;突破重点技术,实施重点行动,培养重点人才,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孙若风介绍说,“围绕文化科技融合,文化部将实施互联网+文化、文化大数据、文化重点领域研发、文化科技成果转化、文化装备系统提升等一系列工程。”
文化科技工作将以制定和落实“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为抓手,以构建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强化顶层部署、优化资源布局、拓展创新领域、壮大人才队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孙若风表示,“基本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为驱动、以文化科技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以协同创新、研发攻关、成果转化、区域统筹、人才培养等为主要构成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