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未来之星>舞蹈才艺>

海关制度创新落地开花

发布时间:2016-10-11 09:19:45  |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  作者:陈定  |  责任编辑:伍晓敏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三周年之际,上海海关发布一组最新数据:今年1~8月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值7546亿元,同比增长6.5%,占同期上海市外贸总值的42%;3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值2万亿元,占同期上海市进出口总值的26.9%;3年区内新增海关注册企业1.4万家,目前总数达2.4万家。上海自贸试验区外贸增长折射出了企业对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和海关制度创新的高度认可。

3年自贸试验区改革之路上,上海海关推出通关便利、保税监管、功能拓展等方面共计31项创新制度,其中21项已在全国复制推广。海关对标研究WTO《贸易便利化协定》的12条40项具体贸易便利化措施,相关措施已全面落地。第三方评估显示,“先进区、后报关”、“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等多项制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通关效率得到好评。

过卡以“秒”计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7号门的货运卡口,一辆辆集装箱运输车陆续驶入,司机拿出单子扫一下条形码,“嘀”的一声,卡口自动抬杠放行。从进入卡口到驶离卡口,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现在平均过卡时间大约45秒,为了控制车速、确保安全,今年特地在这里安装了减速带。”值守卡口的海关关员介绍道。

3年前,上海自贸试验区首票“先进区、后报关”业务在这里成功试点。3年来,上海海关在自贸试验区这块试验田上探索前行,从最初的“先进区、后报关”到“批次进出、集中申报”、集中汇总征税、“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企业自律管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制度先后落地开花。

制度创新配合智能化卡口改造、信息化系统升级等技术手段,上海海关在上海自贸区打造出一个以贸易便利化为核心的通关监管模式,既能保证贸易的安全化,又能实现物流的高效运转。随着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推进,口岸通关速度越来越快。今年上海口岸进口和出口通关时间分别比上年减少3.68小时和2.17小时。

企业享红利

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现有海关注册企业2.4万家,其中1.4万家是自贸试验区成立后新增的,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超过130家。短短3年时间,企业注册数量大于之前多年积累的数量,市场活力不断释放。企业感受度是考量改革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位于浦东国际机场综保区的山特维克物流(上海)有限公司把亚太分拨中心业务从新加坡迁到了上海。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山特维克公司从货物分拣、包装到交付全球客户,订单交货时间缩短到24小时。

给这家企业带来积极变化的是海关推出的同一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这项改革的最大突破是把自贸试验区货物状态区分为“口岸货物、保税货物、国内货物”三类,借助信息化监管手段,让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内对保税货物、国内货物进行同库经营运作。通过集约化运作,企业可降低50%左右的物流仓储成本。

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支持新型业态发展,是上海海关对自贸试验区进行改革的又一重点。在自贸试验区的试验田里,海关积极探索尝试,推动形成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进口、生物医药研发等优势产业功能聚集区。

跨境电商保税进口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项目之一。自2013年底在自贸试验区启动试点以来,上海海关紧扣电商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升级跨境电商业务的监管水平。目前,跨境电商海关环节的通关时间已从之前的24小时提速至“秒放”。

上海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保税业务的发展步伐稳健有力。今年1~8月,上海关区跨境电商保税进口近4亿元人民币,其中八成为化妆品护肤品、乳品和尿布等消费品。今年3月份以来,上海关区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值呈逐月攀升态势,8月份首次突破1亿元。

在满足“快”的需求之后,海关还为企业在“省”字上出招,指导企业用好“服务外包全程保税监管”制度这项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用制度实现减负增效,降低研发运营成本。目前,已有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美迪西生物公司等19家企业参与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务。今年1~8月,罗氏等8家公司进出口额涨幅达两位数,美迪西进出口额同比激增2.6倍。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