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会议会展>研讨论坛>

北京延庆区民政局:小台账里的大民生

发布时间:2016-12-12 16:08:42  |  来源:中国网-创新视点  |  作者:  |  责任编辑:朱曼硕

延庆区为推进养老、救助等民生工作实施的“月台账清单式”管理方法。图为困难家庭赵海家。图中左二为赵海。

为推进养老、救助、优抚、民政社会治理现代化等重点工作落到实处,给老百姓带来切切实实的实惠。

在延庆区民政局局长胡玉民的办公室案头,有本重点工作推进台账。翻开台账,一项项当地民政工作项目及进展情况罗列其中,通过数据、图表等形式,将每一个项目实施前后的对比展现得一清二楚。

延庆区民政局从今年9月份开始实行重点工作“月台账清单式”管理。每个月要为老百姓办什么事,推进什么工作,列个清单记个账,到了月底来交账。办完的说结果进行销账,没办完的说进展,把账转到下月,有新工作要增账。记者见到了民政局的台账表:9月份台账74项,10月份94项,11月81项,12月75项,涉及民政工作的所有领域。就是这本账,装在了每个民政人的心里。

小小台账解决的是民政工作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了什么进度,干得怎么样的问题,向台账要思路,要措施,要进度,要效果,要效率,用清单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台账是工作方法,更是情怀,民政事业是菩萨事业,民政人要有菩萨心肠,更要有工匠精神,要精准细致,要把民政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延庆区民政局局长胡玉民表示。

一份担当:让老百姓病有所医,让孩子有学可上

蒋睿峰今年17岁,在北京外事学校读高一,本是无忧无虑的年纪,但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12月,父亲赵海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为了治疗花光了所有积蓄。2015年1月,又进行了二次手术,花费医疗费8万多元,新农合报销后,自费部分仍近7万元,对这个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延庆区民政局整合社会救助对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因病致贫家庭医疗救助、慈善大病救助和SOS紧急救助等政策,重点解决延庆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经申请后,赵海自2015年4月开始享受低保待遇,此后的医疗费,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部分由民政部门按照75%给予救助。但是之前手术花的7万多块钱怎么还,仅仅依靠妻子担任保洁员的500元月收入,是根本行不通的,这可愁坏了一家人。

延庆区慈善协会及时伸出援手,按照自付医疗费的30%为赵海送上了2.2万元的大病救助金。之后,延庆区慈善协会又帮赵海申请了3万元的北京市慈善协会的大病救助金。今年新的临时救助政策实施后,延庆区民政局又送去了7400元的临时救助款。

不光是父亲治病的钱有了着落,蒋睿峰上学的钱也有了,她今年一共获得了3000元的慈善“妫川希望”助学款,弟弟赵鑫睿也获得了1200元的慈善助学款。赵海说,“大人苦一点不怕,我就怕苦了孩子。多亏了民政,不光是对我的大病进行救助,还资助孩子上学,手术完了那会,真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现在总算是有奔头了。”

在延庆区民政局的台账上,记者看到推进“妫川希望”助学工作从9月开始被列入台账,10月底做了销账处理。“妫川希望”助学项目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学习阶段对341名低保家庭学生进行救助。通过对每个阶段学生上学费用进行精准测算,按照小学每人每年1200元,初中2000元,高中4000元,大学新生7000元,大学在读生6000元的标准进行救助。今年,政府教育临时救助52.48万元,慈善协会补充救助67万元,帮助寒门学子圆好读书梦。

助学项目列入台账,向台账要时间、要效率,今年的助学工作比去年提前一个月完成。

一份责任:打造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在延庆区民政局的重点工作推进台账上,有一项工作每个月都会“账”上有名——推进“1+1”助老项目推广。这项工作为什么会一直挂在账上,什么叫“1+1”,怎么助老,推广的效果怎么样。作为该项工作的责任人,延庆区民政局副局长王玉玲回答了这一连串的疑问。

延庆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6.1万人,空巢老人9530人,其中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占73%。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少,生活照料难,精神慰藉少,不离家不离土观念浓厚,究竟什么样的养老模式才能满足农村老人的需求?

延庆区民政局直面问题,主动探索符合农村地区实际的“造血式”居家养老新模式。经过三个多月的入户走访,在充分调研老人的服务需求和志愿者特长的基础上,延庆区民政局于今年4月份,在大庄科乡试点启动了延庆慈善‘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探索“造血式”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整合社会慈善资源,由延庆区慈善协会为志愿者提供一定的交通和通讯补贴,联合乡镇志愿服务队,就近为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提供助医、理发、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

延庆慈善“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充分利用本土志愿服务资源,依托亲情、乡情、村情开展志愿服务,培育农村地区内生的养老服务力量。“浓厚乡情”成为志愿服务的“源泉”,志愿者从农村生活的实际出发,结合老人的需求,主动创造性地开展服务,志愿服务项目由5项拓展到10余项,志愿者由100余人扩展到200余人,志愿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

“志愿者们确实是将老人的生活起居和健康快乐放在了自己心上,今年“7•21”特大暴雨,大庄科乡志愿者们第一时间赶到了老人的家中,查看有没有出现漏雨、坍塌等情况,为老人及时清理水道。”王玉玲介绍说,“而且,志愿者们还经常性的开私家车带生病老人去医院看病拿药;为缺水的老人送水;夏初帮老人收杏,秋天帮老人收核桃、收栗子、收山楂,冬天帮老人糊窗户。”

大庄科乡的志愿助老服务呈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表明这是符合延庆农村实际的。慈善“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不能像一阵风一样,刮完就没了,延庆要探索的是农村地区居家养老的新模式。如何让大庄科乡的志愿助老服务长期有规模地开展下去,如何推广开来让延庆更多的空巢老人受益,这些都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

作为此项工作的主管领导,王玉玲表示,“‘1+1’助老项目,虽然一直列在台账上,但是每个月都会有新进展。继大庄科乡和旧县镇启动助老项目后,9月在千家店镇启动了这个项目,10月对志愿者进行了培训,11月多次到这三个乡镇走访志愿服务开展情况,12月开始筹备在张山营镇的启动工作。”

截至目前,三个乡镇志愿服务队的200余名志愿者,为农村地区500余名高龄、特困、残疾、空巢老人提供助医、助洁、理发、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3000余次,实现了志愿服务内容与老人需求的精准对接,解决了农村地区困境老人生活缺“助”、安全缺“护”、健康缺“管”、精神缺“慰”的问题。通过农村地区居家养老新模式的探索,逐渐打造出慈母川村、旧县村、千家店村等典型慈孝文化示范村,慈孝文化在乡村扎根,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把农村打造成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一份坚守:让平北抗战精神传开来,传下去

小小台账,激励的是每一个民政工作者,原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管理处主任高德强就是其中一个,他在平北一干就是二十年。

1997年,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管理处刚刚成立,只有两页纸的文字资料。高德强没有气馁,他带领创作团队跋山涉水,到当年平北地区下辖的15个县走访,多次与当事人或其家属核实情况。高德强和他的创作团队撰写了14册共320多万字的抗日斗争故事丛书《海坨风云》,详细记录了发生在平北地区的一个个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2014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宛平城、卢沟桥共同入选,成为北京市仅有的三处之一。现在的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管理处史料丰富,已成为人们了解平北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史实的最佳去处。因工作突出,高德强获得2015年度北京榜样的提名奖。

眼瞅着老高就要退休了,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他负责的工作中,有4项列入了台账:组织召开平北老将军百年诞辰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推进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附属配套设施专题馆的建设;完成专题馆第一个专题展览的布展大纲;推进《北平以北》电影拍摄……“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台账,就像一个小闹钟,什么时间要做完什么工作,都是它来提醒,提高了效率不说。自己回头看看,有时候也挺有成就感的。”老高笑着说。

多年来,老高总有一个愿望,就是想拍摄一部讲述平北抗战的影视作品,今年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讲述平北抗战的纪录电影《北平以北》已经正式开拍。为了拍好影片,他每天和摄制组穿梭在平北大大小小的抗战旧址或纪念地,有时凌晨就要动身出发,半夜才能到家。为了拍摄好平北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他带着摄制组先后3次踩点,山上杂草丛生,每次都要一边清路,一边爬山,体力好的青壮年徒步来回也要四五个小时,快60岁的他一直走在最前面,没有一句怨言。

高德强说,现在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英雄事迹,让烈士永垂不朽,让爱国精神传承不息。

“我们这本账最终要交到老百姓手里,老百姓买不买账,对我们工作满不满意,是对民政工作干得好坏的唯一检验标准”。翻开台账,我们看到了民政工作的轨迹,是一份担当,一份责任,一份情怀。可满足城区4000位老人用餐需求的中央厨房12月运行,低收入户兜底保障,116户危房改建项目验收,建设可满足未来50年使用需求的骨灰堂,推进5个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项目,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核发放,完成年度社会组织评估……一项项都是解民忧、济民困、谋发展的民心事,小小台账绘就的是延庆民政事业发展的大蓝图。2016年,延庆区民政局共为7大类民政服务对象约1.47万人发放19项民政救助资金共约1.65亿元。(图文;金兰)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