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过去是“穷人的木材”,现在是绿色的瑰宝。“竹缠绕复合技术开辟了竹材应用的新领域。我们要通过国际合作把它推广到全世界,用竹子为全球打造青山绿水。”12月14日,国际竹藤组织与国家林业局竹缠绕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及合作协议。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费翰思表示,未来双方将设立专项资金,共同开展与竹子特别是竹缠绕复合材料有关的开发、示范和交流活动。
“建设低碳的世界需要竹子,它不仅环保、可快速再生,而且综合造价低。”费翰思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很多人不了解中国的竹产业,“以为那是落后、贫穷的产业。我们要利用竹缠绕复合技术改变这些认识。”
靠创新打赢翻身仗
中国竹类资源丰富,栽培利用历史悠久。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把中国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世界上较适宜做工业用材、集中成片分布的毛竹90%都在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也表示,发展竹产业我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竹产业发展却面临着加工粗浅、生产力不高、产业化程度低、行业引导不足等问题,导致优势资源没得到充分发挥。
发展的问题最终还要依靠科技创新来解决。在费翰思看来,“竹缠绕复合技术表面上看像传统技术,但实际上利用竹子纤维做复合材料是一项不可思议的创新”。他认为,能代替其他不可再生能源材料,说明竹子有着优良特性,而复合技术恰恰就把这种特性挖掘出来了。
的确如此。“竹缠绕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基材料。它“是以竹子为原材料,充分利用竹材纵向拉伸强度大的特点,通过缠绕工艺加工而成的。”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封加平说,“竹缠绕科技成果的熟化与推广,对改变传统竹材加工产业结构模式、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培育和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国家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盘活全球闲置资源
竹缠绕复合技术是由国内企业与国际竹藤中心共同研发的一项具有自主产权和战略意义的新兴技术,是全球首项可产业化的新型生物基管道技术,该技术的产业化将使我国大量闲置的竹资源都有了用武之地。
该技术主要负责人、林业局竹缠绕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叶柃回忆道:“这项研究历经十年,从去年9月份开始投入产业化应用。目前,位于湖北襄阳、山东临沂、内蒙古乌海的三个产业化基地已经建成投产。”
据叶柃介绍,竹缠绕复合材料重量轻、绝缘耐腐、保温性能突出、水流性能佳、承压和抗震抗沉降能力都很强,可替代钢材、高强度塑料等各种材料,广泛应用于管材、管廊,乃至于高铁车厢、飞机机身、船只和军工装备等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会有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
“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积有2200万h㎡,占森林面积的1%左右,但这还只是保守估计,我们正在做全球调研,最终数字有可能会更多,所以竹缠绕复合技术会大有可为。”费翰思表示,国家竹藤组织首先会将这项创新技术向42个成员国介绍和推广,“这42个成员国除了加拿大之外都生产竹子。另外,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的许多国家都拥有大量竹材资源,他们肯定会对我们的复合技术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