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食尚中国>四季食材>

打开艺术之门 引领重于迎合

发布时间:2017-04-13 10:27:59  |  来源:新华日报  |  作者:董晨  |  责任编辑:朱曼硕

两场亲子剧因“懂不懂”引出思考:

亲子市场,儿童剧是一大热门。在不少人看来,儿童剧无非就是笑笑闹闹,穿上人偶服,台上台下互动,再扔个大气球全场一闹腾,哈哈一笑就落幕了。可是,对孩子们来说,打开艺术之门的方式有很多,并非只有“一笑了之”。

这两天,两位妈妈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各自的观剧体验。放在一起看的话,别有一番意味。33岁的林秋萍带孩子看的是一出经典童话故事《小红帽》,她发的朋友圈里充满了无奈:“又是戴着头套演出,台词都是放录音,看这些‘没有情感’的演出,对孩子有什么用啊?”

周波带孩子看的则是一出加拿大现代儿童舞剧。她将当晚的经历形容为“一次有挑战的观演体验”。对于两个孩子能把一场没有对白的演出从头看到尾,她表示很惊奇:“开始我也担心他们坐不住,但他们看得很认真,尽量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理解,不懂的地方会和我小声交流。我觉得懂不懂是其次,关键是让孩子有机会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我觉得这很有价值。”当然,现场也有不少观众对没有台词的演出表示“不理解”,觉得“看不懂”。

这就是当下儿童剧市场最大的矛盾所在。南京保利大剧院副总经理石云华在和记者交流时坦言,一方面,观众对那种戴着头套、放录音的“流水线儿童剧”表示无奈,但真让他们尝试“吃螃蟹”,又会有“看不懂”的担忧。

艺术的作用,在于引领而不是迎合。对于观众的“看不懂”,南京艺术学院舞蹈编导系讲师王佳维表示宽容,现代舞的表演从来都是如此,不可能让每个人都看懂。但无论怎样,引进这部戏依然值得肯定。因为它为我们的孩子在喜羊羊和熊大熊二之外,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可能会有人有担忧,简约的舞台,抽象的肢体语言,适合儿童观看吗?其实,也许我们的确看不明白抽象化的动作语境,但我们可以在古老的寓言故事里找到与孩子共同思考的话题。”

面对市场和理想的差距,需要有人选择坚持。石云华在和记者交流时说:“艺术是需要观众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需要通过作品去启发、培育观众。就算有观众暂时无法接受,但我们不应放弃,只要坚持推广,观众看得多了,艺术之门自然也就打开了。下个月,我们还会引进一场《梦境小镇之塔塔与火焰圣石》的演出,由仙剑奇侠传舞台剧的原班人马团队打造,这是一部可以让父母和孩子聊在一起的童话,希望观众可以接受。”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观剧体验,保利今年仍将推出“打开艺术之门”系列,在引入法国小丑剧、打击乐儿童剧、侦探推理剧等“新玩意”的基础上,还将配合此类演出推出夏令营、大师班等各类艺术导赏活动,以便大家更好地欣赏演出。

的确,艺术市场培养,绝非一日之功。此前,由杨丽萍执导的现代舞剧《十面埋伏》来南京演出,一开始也被不少观众认为过于先锋,但等之后有类似演出再度来宁时,能接受的观众慢慢也多了起来。对此,资深演出经纪人夏芷岚表示并不意外:“现代艺术就是这样,它的表达方式决定了观众的接受程度。小时候,大人都是把馒头掰碎了给我们吃,但没人一辈子吃碎馒头吧。从不懂到懂,从不会欣赏到学会欣赏,从无意识地‘被灌输’到有意识地‘主动学’,正是艺术文明进步的阶梯。” 本报记者 董 晨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