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国际合作>合作交流>

创新金融服务 打造普惠金融“1+2”模式

发布时间:2017-06-22 10:05:01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晏珊  |  责任编辑:朱曼硕

原标题:中国银行:创新金融服务 打造普惠金融“1+2”模式

新华网北京6月21日电(晏珊)“发展普惠金融是各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中国银行在践行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创新。”近日,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人、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董事长王晓明在做客新华会客厅时指出,“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发展县域和农村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为此,中国银行独创‘1+2’模式,即 “1”是中国银行的母体里面有中小企业、个人经营贷款还有卡的各个业务单元都做普惠金融事情;“2”是村镇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旗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村镇银行。”

据了解,6年前,按照批量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式,中国银行与新加坡淡马锡下属的富登金融合作发起设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如今,中国银行已经成为全国发起村镇银行数量最多的主发起行。6月20日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正式揭牌成立。

坚持“小而精”的市场定位

“中国银行做村镇银行一开始便明确了‘小而精’的市场定位,着重支农支小。经过6年的发展,目前中国银行已在82个县建立了180个网点,户均贷款达24万。”王晓明说,“尽管这对一家金融机构来说是很小的数字,但这体现了我们的服务定位,确实体现了国家关于普惠金融2016到2020战略规划里面定位的四类群体,小微金融、农民、“双创”、扶贫攻坚。”

在精准扶贫领域,中国银行同样有自身的特色。王晓明说:“一是中国银行在扶贫领域推出了公益中行的平台,通过‘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帮助超13万贫困户实现脱贫。二是,搭建一个国际金融扶贫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不仅让中国企业家参与到扶贫攻坚的队伍中,还让很多海外企业也参与进来。”

此外,王晓明认为,“做普惠金融还是要和现代的金融科技进行结合。因为农村金融特点是散,地理位置广,用传统的靠人员和网点成本比较高,效率也未必高。现在互联网的发展,支付手段的提升和大数据的发展为探讨新的普惠金融商业模式提供了机遇。”

力促国家消费结构升级

据介绍,中国银行还有一项“校园贷”业务,是教育部国家助学贷款唯一的合作银行。

王晓明称,前段时间,“校园贷”因为一些非正规的金融机构进入校园出了很多问题,中国银行也想利用这个长期以来做学生助学贷款积累的一些经验,现在准备为学生提供一些正规、合理的校园金融服务。

“现在,这个是我们下一步主攻的方向。反过来讲,将会促进国家的消费结构升级。”王晓明称,供给侧改革还有各个行为主体做一些转型升级,农村也在发生一些非常重大的变化,特别是土地制度改革,农村的消费群体的庞大,所以银行在这个领域里空间是非常大的。中行下一步会积极借助现有的平台,结合新科技来助力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