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国际合作>创新园区>

用大爱撑起一片晴空

发布时间:2017-12-26 10:16:26  |  来源:铜仁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建泉

 残疾人是因生命遗憾而造就的特殊群体,也是特别需要关爱和扶助的弱势群体。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我市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实施生活保障、康复救助、就业创业扶贫等服务,拓展保障路径,搭建创富平台,让残疾人获得了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阳光雨露。

层峦叠嶂的大山里,崎岖不平的山路间,看到他们喜迁新居时的笑脸,看到他们借力于残保金分红摆脱困境的喜悦,看到一个个助残平台相继建立,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看到通过免费技术培训,他们实现自力更生……

 社会保障遮风挡雨

“谢谢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给我父女免费做手术,我们又重见光明了。”谈及残联的关爱,碧江区坝黄镇官庄村三角坡村民组的杨再四感激不已。手术后,杨再四走上公益性岗位有了稳定收入,女儿就近上学,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找回了久违的幸福。

“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打个电话医生很快就到家,不出门不花钱看病,简直像做梦!”石阡县国荣乡新寨村66岁的安玉珍说起残联推行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连连感叹。

 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的目标,我市在残疾人家庭中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依托基层医疗专业机构及所属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安全、连续、综合、便捷、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古人的美好想象,如今,这一愿景在我市残联工作者那里正变成现实。

 去年5月,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在市残联的资助下创建了“黔馨家园”,对23名重度残疾人实行集中食宿、集中培训、集中劳动等“集中托养”方式进行安置。这是我市第一家村级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

“黔馨家园”不仅为23位重度残疾村民提供免费食宿,还根据他们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安置到村开办的农家乐、红心猕猴桃基地等岗位参加劳动,每人每月最高工资有1500元,最低工资800元,让这些重度残疾人体会依靠自己的劳动赚钱的幸福。

 继鱼良溪村之后,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紧随而至,联合贵州集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思南县首个“弱势群体服务保障中心”。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而重度残疾人,是这个弱势群体中最困难的群体。由于身体上的缺陷,他们丧失了参与社会活动甚至自主行动的能力,而一个家庭若有一个重度残疾人,等于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给亲人带来极大身心痛苦。对此,我市积极探索残疾人托养工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中度、重度残疾人托养机构,采取适当收费、社会捐助、政府补贴等方式满足残疾人托养需求,缓解残疾人的生活之忧。

“多亏政府的康复项目,让我的孩子和同龄孩子一样快乐成长。”碧江区河西街道茅溪村精准扶贫户张燕由衷地说,康复一人,就是“解放”全家。

 张燕的女儿因车祸导致瘫痪,为了给孩子治病,家里经济被拖垮,成了村里最贫困的家庭。碧江区残联在走访中得知此事,便邀请市康复医院专家到张燕家中开展康复跟踪服务,让张燕的父母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

 康复救助,让残疾患者重拾生活信心,为残疾家庭带来了一缕阳光。为下肢缺失者安装一条假肢,让他们能自由出行;为听力障碍者送上一台助听器,让他们重新回到有声世界;为视障者送上一台助视器或为白内障患者免费做复明手术,让他们看到多彩的世界……

 创业扶贫撑起自强自立天空

“第一次拿着自己赚的钱,眼泪都掉下来啦!”玉屏侗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枹木垅村检山组患眼疾失明的村民龙林感慨地说,他参加残联举办的免费技能培训,掌握了按摩技术,做了一名盲人按摩师,在劳动中收获尊严和幸福感。

“我多年患病,行动障碍,怎么也没想到会脱贫致富。”万山区高楼坪乡新庄村吴泽良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与自强。吴泽良通过免费技术培训掌握了养猪技术和葡萄种植技术,并得到残联政策资金的帮助,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创业路,年收入10余万元。

 像龙林、吴泽良一样,很多残疾人做梦都想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然而,由于残障、劳动能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特别在农村的贫困残疾人往往是贫困程度最深、扶持难度最大、扶贫成果最难巩固的特困群体。

 传统扶贫方式送钱送物送吃送穿,这种“输血”性扶贫已不符合现代扶贫理念,只有扶持引导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就业创收,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才是扶助长久之计。

 如何让贫困残疾户拥有“造血”功能?我市出台《铜仁市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实施方案》、《铜仁市开展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意见》、《铜仁市农村基层组织扶贫工程方案》等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促进贫困残疾人走上脱贫增收之路。

“用爱呵护坚强心灵,共同敲开幸福之门。”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116名残疾人,不敢想像在家门口就实现集中就业。村里养殖场、种植场、合作社开辟岗位32个,解决残疾人集中托养就业22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100%,实现“整村推进”。

 这是农村贫困残疾人受益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的缩影。如何能更精准施策、更有效地帮助残疾人这一扶贫开发的重点人群,市残联在全面落实增强贫困残疾人发展能力、争取扶贫部门资金切实扶持残疾人的基础上,从市级残保金中列支专项扶贫资金,以石阡县为试点采取“入股分红”帮扶模式,有效解决了民生托底类残疾人群的生活问题,为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在试点实施过程中,市残联按照“基地托养、基地管理、年底分红、利润保底”原则,积极鼓励残疾人加入到当地的扶贫基地,将原先一次性发放到残疾人手中的扶贫资金按照一定标准作为残疾人入股资金投入其中,依托扶贫基地帮助残疾人发展种、养业,年终由基地根据盈利给入股残疾人分红,变“输血”为“造血”,实现了一次投入,长期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此举不仅可以聚少成多、壮大扶贫基地发展规模,又避免了残疾人因资金使用不当或缺乏技术而无法脱贫的问题,形成了基地、市场、残疾户相互依赖的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扶贫政策,尤如阳光雨露。一大批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江口光旺家禽养殖农场、德江枫香溪镇星炎良种猪繁殖有限公司、碧江瓦屋乡高山葡萄种植基地、沿河乌江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全市创建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124个、创业示范户983户,这些示范基地、示范户辐射带动了当地及周边更多残疾人发展生产。

 在铜仁,因为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有残联组织的帮扶,有社会各界的支持,不断创新的残疾人扶贫模式让贫困残疾人实现自己的梦想,生活得更加美好、更有尊严。(记者田丽平田艳琴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