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国际合作>创新园区>

常州:以“五个国际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8-08-29 15:33:01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商轩 崔奕  |  责任编辑:谢凡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常州着力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深入推进“五个国际化”建设,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开放的水平,决定着发展的水平;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后劲。常州将开放型经济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等建设,全力以赴抓外资、扩外贸、促外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外资提质增效

我市始终将项目招引作为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全力拓展引资领域、方式和渠道。坚守实体经济,把制造业作为强市之本和主攻方向,坚持不懈推进产业招商,连续五年开展重大项目突破、深化、推进、提升、增效系列主题年活动,集中优势资源,聚焦重大项目,着力塑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

制造业外资占比提质增效,我市拥有外商投资企业3800多家,涉及107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到账外资332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180亿美元,占比达54.2%。龙头企业招引提质增效,我市拥有蒂森克虏伯、西门子、朗盛、爱科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顺风光电、瑞声等项目总投资超10亿美元;吸引6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投资110个项目,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达到16家。外资贡献度提质增效,我市外资总量规模、重大项目、设备进口、涉外税收等主要指标居全省前列,外资对全市工业投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利税的贡献占到1/3,出口约占1/2,创造就业岗位近30万个。

以十大产业链为重点,推动外贸优进优出

我市紧紧围绕十大产业链发展方向,大力推动外贸稳中提质,不断优化外贸市场、方式和产品结构,全力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全方位助力企业开拓多元市场,促进外贸加快向优进优出转型。

“优”外贸规模,我市现有外贸实绩企业6400多家,年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进出口、出口、进口等主要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五位,外贸依存度32.2%。“优”市场开拓,出口市场更趋多元化,“常州制造”已出口到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市场开拓成效明显,出口额占全市的近1/3。“优”外贸结构,出口产品以机电、纺织、服装、化工等为主,一般贸易出口占比达80%,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近60%。“优”外贸品牌,拥有轨道交通、医疗器械、服装、西药等4个国家级出口基地和2个国家级出口品牌,以及6个省级出口基地和52个省级出口品牌。“优”外贸平台,贸易预警灯微信平台、中国专利产品出口平台等贸易服务平台成功运行,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进口交易中心、海外仓等新型贸易方式加快发展。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2017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常州列全国第25位,在2014年名列全国第28位的基础上,已连续3年逐年攀升。

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推动外经稳步发展

我市积极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加快优势产能海外布局,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鼓励企业开展跨国经营,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同时,统筹推进外资、外贸、外经联动发展,以外资招引培育外贸增量,利用外经走出去和境外工程承包带动成套装备出口和原材料进口,通过跨国并购等渠道积极吸引返程投资,实现“三外”有效联动、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开放合力。

一是开展高层次跨国并购,我市共有430家企业在境外累计投资598个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51.4亿美元。海外并购发展迅速,累计实现境外并购项目84个,中方协议并购额12.1亿美元,江苏金昇股份成功并购德国埃马克、瑞士欧瑞康等国际知名企业。二是开展高水平国际产能合作,金昇集团投资1亿美元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纺织工业园,天合光能累计投资近5亿美元,在泰国、越南等地设立生产基地,东奥服装、华利达、亚玛顿、常宝股份分别在柬埔寨、越南、阿联酋和阿曼布点。三是开展高标准支撑服务,成立常州市“一带一路”研究院,编制《常州市“一带一路”经贸投资白皮书》,努力为企业提供有效指导和服务,支持我市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真实合规开展境外投资活动,提高企业国际化运营能力。

以产城融合为方向,推动园区转型升级

我市将开发园区作为开放发展的主阵地,按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要求,优化开发区总体布局和功能定位,推动我市各类开发园区提档升级、转型发展。同时,将对外合作园区作为推动新一轮开放开发的重要引擎,统筹推进合作园区建设,优化特色园区布局,目前我市拥有的中以、苏澳、中德、中瑞等7家对外合作园区,成为常州扩大开放开发、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开发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我市共有2个国家级高新区和8个省级开发区,2017年全市开发区实际到账外资、规上工业产值、进出口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占全市的89.6%、72.7%、75%、53.5%。开发区成为创新发展的主引擎,2017年全市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682亿元,占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0.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全市开发区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92家,占全市的72.3%;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0个,占全市的72.9%;省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0个,占全市的95.2%;授权发明专利拥有量10157件,占全市的75.5%。开发区成为开放发展的主门户,2017年全市开发区实际到账外资18.6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为89.6%;新签协议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9个,占全市的比重68.4%;外贸进出口总额1588.1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75%。开发区成为提档升级的主力军,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排名逐年提升,分别位于全国第25位和51位;苏澳合作园区正式落地,中以、中德创新园区成为国家间合作项目;常州、金坛、溧阳经开区争创国家级步伐加快,努力实现零的突破。

以口岸开放为突破,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我市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大力拓展各类口岸功能,着力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努力提升开放软硬件环境。

打造优质口岸载体,我市共有常州港和常州机场2个一类开放口岸。其中,常州港拥有对外开放码头5座、万吨级泊位10个,年货物吞吐量超过4500万吨,其中外贸运量近700万吨;常州机场先后开辟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条境外航线,年出入境人次突破20万。打造优质商务环境,积极对接国际先进理念和通行规则,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降低外资准入门槛,扩大开放领域。常州出口加工区、武进出口加工区获批综合保税区,获批开通水生动物、粮食、冰鲜水产品等进境商品指定口岸。我市成为大陆游客赴台湾自由行城市,电子口岸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快推进。打造优质人居环境,积极推动我市城市建设与国际接轨,大力发展符合外商文化理念和消费需求的配套服务设施,教育、医疗、旅游等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打造优质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企业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优质高效服务,为高水平开放营造良好环境。(商轩 崔奕)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