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国际合作>合作交流>

从“科思计划”到“科思奖”:打开国际民间科技合作大门

发布时间:2020-10-20 10:17:3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白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温州10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剑平)10月18日至19日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的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来自科思计划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当前国际科技交流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的探讨。



40余前,在中美还没有建立民间留学通道的时候,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发起了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简称CUSPEA(科思计划)。李政道与中国的学者一起出题,在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所大学遴选优秀学生,并用他的个人信誉担保,亲自写推荐信给国外高校,为这些中国学生争取留学机会。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华裔美籍物理学家王中林说,李政道先生壮年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这项工作上,先生的夫人帮学生寄推荐信都是推着小推车去,一个邮筒塞满了,就往另一个邮筒里塞。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长赵东元说,该校共有127名学生考取科思计划留学美国。


科思研讨会及科思学者、专家。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剑平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汤超说,中美民间物理人才培养的“破冰”计划,改变他们的人生命运。在李政道先生倡导下,中国科学院、教育部领头,中美各百余所高校参与,该计划从1979年至1988年共输送培养了915名物理学高级人才。目前,科思学者中有12位科学家成为中国、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国(地区)院士,约300多人在国际科学技术组织中担任职位或成为董事、研究员,100余人次获得各类国际科技大奖,有400多位成功的高科技发明家和企业家。科思学者回国人员占比达到30%,其中约80位成为国家级专家。


王中林院士说,他是1983年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取科思计划赴美留学的学生。当时非常不容易,一张飞美国的机票要3000多元人民币,国内普通职工的月工资约为45元,相当于五六年的收入。此外,还要打破人家的招生规则,招来的学生不学好砸了人家的牌子怎么办?他们在美国大学里非常珍惜祖国和李政道先生给予的学习机会,刻苦努力,一切靠自己解决。这次,董洁林等一批科思学者在温州发起成立科思科技促进基金会,并启动“科思奖”评选,将对全球各个科学领域中跨国交流与合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年轻科学家进行奖励。


“今天的科思学者,是当年科思计划最好的回报,促进了国际科学合作与交流。”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谢心澄说,当前,国际形势严峻,通过科思科技促进基金会等民间组织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安东尼·莱格特(Anthony J. Leggett)担任“科思奖”评奖委员会主席。他说,中国科思学子在1979年到1990年间前往美国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对中美两国的物理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任教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就有18位中国科思学生,他教授其中3位学生,至今仍然和他们保持联系。最近,安东尼·莱格特和他们中的两位还一起写了一篇论文。“这段时光在科学史上几乎是无与伦比的。”


科学研究进入“无人区”、面临没有方向时怎么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杜江峰建议,要想尽办法建立沟通交流机制。


“科技离开了国际合作交流,不敢想象是什么状况。”杜江峰说,前段时间他在参加某学术活动时发现,受国际形势影响,有关机构不接受科研论文发表,直接影响科研的进度。


“过去面临的困难,比现在大得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甘子钊说。


安东尼·莱格特也认为,由于国际形势的原因,一些国际科技项目合作受到较大的削弱,年轻的学生进入任何一个科学领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科思项目的毕业生们希望改善这种局面。这些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享受科思计划的人,大多数在职业领域中处于相当领先的地位,并慷慨地聚集在一起组成科思科技促进基金会,该基金会决定颁发“科思奖”。他们强调:科学家不仅需要做一流的研究,还需要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包括公众交流,特别是鼓励跨国界合作与交流。


“这将是世界上一个很正式的奖项,首届‘科思奖’将在2021年颁发。目前已设立了科思奖评奖委员会。”安东尼·莱格特郑重地推荐这个奖项说。


据谢心澄院士介绍,在高能物理、激光领域,国际上的科学家们一直保持与中国开展科技合作交流,尤其希望加强中美物理科学研究的合作。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也表示,在他研究的先进能源材料化学领域,一直有很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科思学者协会会长汤超院士说:清楚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就可以化国际科技交流的压力为动力。


“当前,要坚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服务于国家与世界的进步,教育与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国的进步就是对世界的贡献。”甘子钊院士建议说。越是在这个时候,民间科技合作的重要性更加显现出来,中国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大门会越打越开。谢心澄院士说,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管国际合作工作,并与49个国家、90多个科研机构开展双边合作。“民间科技外交保持科技人员的交流与互访、保持友好与合作很重要。”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