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创新驱动>高新技术>

探访“滨城大筛”背后的硬核科技

发布时间:2020-11-26 10:55: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沈锡禄 潘闯 周思杨  |  责任编辑:苏菁

中国网11月26日讯 11月20日晚,天津市滨海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消息,启动“滨城大筛”,利用2-3天时间,对滨海新区全体居民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11月21日上午,“滨城大筛”启动,经过滨海新区全区上下和各方面援军日夜奋战,11月22日晚上完成主体采样224.58万人,在11月23日完成扫尾采样后,“滨城大筛”采样工作全部结束。

11月24日,在天津第155场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据滨海新区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副区长梁春早介绍,至11月24日上午10点,所有检测结果完成,2467411份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数量大、区域广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不仅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坚守与受检者的配合外,更与过硬的检测技术密不可分。日前,记者走进天津诺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津诺禾”),对“滨城大筛”背后的“中国速度”一探究竟。


天津诺禾的工作人员正在分拣样本  周思杨摄

据诺禾致源副总裁兼天津医检所总经理曹志生介绍,在“滨城大筛”中,天津诺禾承担了超过四分之一的任务量。期间,其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样本前处理工作站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科技抗疫的主力军。


 

自动化样本前处理工作站正在工作中  周思杨摄

据悉,自动化样本前处理工作站支持一键式软件操作,无需人工手动干预,相比人工操作有近20倍的通量提升,使实验室日检测通量达3.3万管(相当于33万人),极大提升了检测速度和规模,从而支持大规模人群的核酸检测需求。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了核酸检测的现场采样效率和防控工作的调度效率,受检者和前端采样人员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身份证扫描的方式一键录入信息,避免了人工录入信息的错漏和低效,而系统的管理端能够实时监控检测数据和结果,利于整体防控工作的调度指挥,也能随时锁定风险人员。


 

天津诺禾的工作人员正通过扫码录入信息  周思杨摄

曹志生说,为完成“滨城大筛”核酸检测任务,天津诺禾的工作人员分三个班次轮流工作,每一班工作人员一旦穿上防护服,就要连续工作8小时,在此期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此外,诺禾致源也是在北京新发地疫情爆发期间第一批支援抗疫的第三方核酸检测公司,承担了将近90万份的检测量,约占同时段内北京市核酸检测总量的15%,是北京大规模检测当期单体检测量最大的检测机构。

据了解,在北京疫情缓解后,诺禾致源通过复盘、总结,优化流程,持续在科技抗疫上投入研发,迅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突发疫情全套解决方案,并在此次筛查中,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全面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准度。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