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点关注>创新资讯>

发展数字经济 增强创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0-12-17 09:43:19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白雨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在线教育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数字产业化,强化信息技术支撑

镜头


“关键时刻,数字金融‘一贷通’解了燃眉之急!”甘肃成纪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锦感慨,几个月前,公司决定上马医用口罩生产线,厂房设备都是现成的,但由于生产时限紧,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联系‘一贷通’后,从线上申请到通过审批只需短短十几分钟,当天便拿到2000万元银行贷款。如今,5条生产线可年产口罩2亿只。”


刘锦口中的“一贷通”,是浪潮集团基于大数据技术,汇集政府授权数据、互联网数据等资源搭建的数字金融平台。“通过大数据为企业信用‘画像’,建立数据驱动的精准信用服务与快速决策体系,可有效提升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效率。”浪潮集团副总裁张帆介绍,截至今年9月,“一贷通”已与56家金融机构合作上线146款贷款产品,累计放款金额突破200亿元。


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通常理解,数字产业化主要是指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信息通信产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经所副所长何伟介绍,“十三五”期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蓬勃发展,我国数字产业化实力大幅提升。2019年,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规模达7.1万亿元,占GDP比重7.2%,同比增长11.1%。


具体来看,网络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固定宽带迈入千兆时代,5G建设加快推进;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工业软件保持较快增长,助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以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拉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展望“十四五”,数字产业化有望再上新台阶:从新技术看,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突破,与制造、能源、材料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成果越来越丰富,将促进生产方式变革和生产效率提升;从新设施看,信息传输网络加速向集感知、传输、连接、存储、计算于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演进;从新业态看,移动应用、小程序等多种产品形态相继涌现,跨界融合正在提速。


“强基础、重创新、促融合。”对进一步推动数字产业化,何伟提出了具体建议:夯实基础方面,应适度超前推动5G和千兆光纤网络部署,构建高速率、全覆盖、智能化新一代信息网络,大力发展提升数据中心、云平台等应用基础设施;技术创新方面,要加强前沿数字技术研发力度,通过增加国家专项研究经费投入,加快补足技术短板,形成自主可控的数字技术体系;融合应用方面,应坚持审慎包容监管原则,精准研判数字领域市场新需求,支持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


实现个性化定制、低成本制造,减少原材料、能源消耗

产业数字化,助力传统制造升级

镜头


“不管什么样的柜子,我们都能在10天内交货。”广州美洛士家具公司总经理罗方华对定制家具的生产流程很熟悉:消费者提交订单需求,云平台自动匹配设计师,设计师在云设计系统内设计出图,随后云平台根据周期、工艺等因素,将订单分配给集群内企业生产,同时将设计数据转化为生产指令,通过服务器将数字信息传送至机器,产品完工后再通过智慧物流交付……


罗方华坦言,过去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较低,难以实现小规模定制。2019年,树根互联公司推出全球定制家居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他们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好帮手。


随着更多企业接入这一平台,“共享制造”已成为可能。树根互联CEO贺东东以餐桌产品举例说,假如消费者需要的是大众化的桌板、个性化的桌腿,那么平台可以第一时间将桌板、桌腿交由不同企业生产,完工后再分别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由消费者拼装完成,“这样一来,产能可以更快速地响应个性化需求,实现以销定产。”


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十三五”期间,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推进。2019年,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达28.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8%,全国开展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和个性化定制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35.3%、25.3%和8.1%。


“对制造企业来说,产业数字化的好处有很多。比如,经过数字化改造,可实现个性化定制、低成本制造,客户可实时提出需求,全程参与研发生产过程。此外,制造更精准还能减少原材料、能源的消耗,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徐佳宾分析了产业数字化的主要趋势:一是向企业生产主要环节延伸,“通过将传感器接入大量设备,企业可实时获取生产和运营信息,提升生产过程管理的时效性、精准性,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向企业外部延伸,连接供应链、销售链,提升全链条资源配置效率。


“推进产业数字化,中小企业是关键。”徐佳宾认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数字化程度较低,不少还难以负担数字化转型成本,“建议政府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投资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对中小企业开放,帮助他们实现转型。”


偏远地区患者能远程问诊大城市医生

建设数字社会,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镜头


黑龙江双鸭山市的患者刘女士罹患乳腺癌,急需放射治疗,但放疗又会影响她体内的心脏起搏器,怎么办?


为破解难题,当地医院向北京朝阳医院、北京肿瘤医院求助。11月23日,北京朝阳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联合北京肿瘤医院,尝试了首次多地多医院联合远程会诊。“心内科专家、肿瘤专家、放疗专家坐在一起,远程查看患者的CT,共同研究治疗方案,成功解决了刘女士的难题。”朝阳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主任钟光珍说。


“得益于数字医疗技术,一家医院遇到的难题,可以快速借助多家医院的智慧共同解决。”钟光珍介绍,除了远程会诊,数字医疗还拓展到远程阅片、远程心电图、远程手术指导等业务。她也切身感受到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网速更快,5G技术时延更低,画面更清晰;软件更“高能”,可连接数百人同时使用;硬件限制更少,云计算、云存储不再受制于服务器的性能。“以后,数字医疗会越来越方便,更多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挂上大城市医院的‘专家号’了。”


“仅用一部手机,满足衣食住行娱等需求已经成为现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熊鸿儒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社会建设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吃,可以线上点外卖;住,可以预约共享民宿;行,有网约车、定制公交、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就医,有远程诊疗、在线问诊,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精准性大大提升。


熊鸿儒认为,大量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数字社会中涌现,很好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展望‘十四五’,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将惠及更多人群,对促进教育公平、增加医疗供给、消除贫困、扩大就业等形成更有力的支撑。一些政府部门与企业就数字化公共服务达成多种合作模式,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建设数字社会,前景值得期待。腾讯研究院研究成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正加速发展,手机出货量、网民数量保持世界第一,移动互联网世界领先,多个省份正在推进数字化公共服务。


建设数字社会,也需各方共同努力。熊鸿儒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数字教育、医疗、扶贫、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继续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引导其更有效地补足民生短板,推动数字社会相关产品和服务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也要通过推广数字化公共服务、提升全民数字技能、降低数字技术的使用成本和门槛等措施,提高数字社会的普惠性。


“此外,要完善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信息保护制度,强化监管约束,让数字社会更加安全、网民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熊鸿儒说。


企业、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

建设数字政府,提升服务监管水平

镜头


“申请印刷经营许可证,以前要多次跑窗口,60个工作日才能办好。现在,只要在‘渝快办’上提交材料,两天就能办好,还能免费快递到家,真方便!”高效的政务服务,让在重庆高新区经营包装印刷企业的龚玉林很是高兴。


近年来,重庆高新区积极打造全方位、全领域、全时空政务服务大厅,企业和市民可在这里办理1200多项事项,240项事项实现“零材料提交”。其中,24小时自助服务区配置大量自助设备,让政务服务全天不“打烊”。高新区还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窗口端、PC端、移动端、自助端多元化办理,并引进金融、邮政等8家便民服务机构,延伸网点、帮办代办,打通了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综办”、24小时不“打烊”……2018年11月以来,重庆推出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渝快办”,让企业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


“97%的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许多事项‘一次都不用跑’,政务事项平均审批办结用时从3年前的14.2天压缩至现在的3.28天。”重庆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副主任李宗磊说,目前“渝快办”注册用户超过1400万,累计办件量达1.3亿余件。


“渝快办”是近年来各地打造数字政府的一个缩影。所谓数字政府,是一种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创新行政管理、服务监管方式,实现政府效能优化提升的新型治理模式。打造数字政府,除推广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秒批秒办等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的措施外,还包括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监管”等手段提升监管效能。比如,近年来北京市就依托企业信用信息网建立了经营异常企业名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监管风险进行有效研判,对失信企业进行跨部门信用联合惩戒,让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更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表示,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联合国发布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中,我国已从2018年的第六十五位提升到2019年的第四十五位,在线服务达到了全球评价‘非常高’的水平。”


如今,随着政府数据资源共享积极推进,全国政务信息共享的“大动脉”逐步打通,各省级政务数据共享交互平台陆续建成。“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有望让数字政府更智能更高效。李心萍邱超奕韩鑫刘新吾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