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创新驱动>媒体聚焦>

考古新发现!宁化神秘远古的狮子岩祭祀台和南蛮十八洞

发布时间:2021-07-12 10:56:18  |  来源: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国玉

发现于宁化县水茜镇狮子岩的一组远古神秘符号,曾一度引起人们的热议。近期,通过市博物馆考古专家们的发现与解读,一个消失了3000多年的信俗文明开始浮出水面,重现我们的视野。


狮子岩石刻祭祀台与祭祀符号(由西向东拍)

狮子岩石刻初步确定为上周遗迹


狮子岩外观


今年年初,三明市博物馆、宁化县博物馆等单位对宁化水茜沿口狮子岩石刻进行了考古研究。这是自水茜发现神秘岩刻符号以来第一次有组织地展开考古调査。这次考古调査,除了那组神秘的符号,还发现了祭祀灰坑和太阳、北斗等其他图腾符号。专家们初步确定沿口狮子岩石刻为商周时期(或更早的石器时代遗迹)这一带居住的部族先民,在这进行祭祀活动的“祭祀台”。这也是宁化第一次发现远古商周或石器时代信俗文化遗址。水茜狮子岩石刻祭祀符号,是人类文字的鼻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奇妙的是,在祭祀点中心,一幅类似星星围着太阳的18个小圆点符号十分引人注意,让人不禁联想起宁化民间的一个传说:宁化有南蛮十八洞——即十八个洞寨部族的传说。


神秘的宁化南蛮十八寨


据三明市文管局、博物馆对宁化水茜沿口银树下狮子岩石刻的考古调查。狮子岩石刻应是一组祭祀符号,狮子岩应是一处部族祭祀的平台遗址。而由18个圆点组成的圆环祭祀图,则很有可能寓意着祭祀台周边曾经的十八个土著部落村寨,也就是传说中的南蛮十八寨。


由18个圆点组成的特殊图案


传说中的十八寨究竟是哪些寨子?现今线索已经十分模糊。据现有的资料,宁化曾经存在的寨子有很多,有中沙乡武昌村的清平寨;水茜镇蕉坑岩石寨、杨城伯公寨、何坑寨、咸水九窠寨、破溪屉笼寨、棠地黄竹嶂寨、柞树下托盘寨、邱山凤凰寨、银树下青山寨、儒地轱辘寨、张坊(陶丰山)太平寨、张坊西方寨、上谢溪沿山影寨、张坊三巷尖峰嵊寨、张坊(老虎岩)喇叭顶寨、下付消息寨;湖村邓坊三层寨、西岩乌石寨、湖村田螺寨;泉上泉下的邱坊人和寨、烟村观享寨、延祥九龙寨;安远岩前朝天寨等等。



以上这些寨子大都在李世熊著的《宁化县志》中有记载。也有一些未见记载,如银树下青山寨、破溪屉笼寨、柞树下托盘寨、邱山凤凰寨、杨城的伯公寨、张坊(陶丰山)的太平寨、儒地的轱辘寨、谢村的溪沿山影寨、张坊村的三巷尖峰嵊寨、张坊的西方寨、武昌村的清平寨等。这些都是具有防御工事的寨子,大部分寨子附近还伴有洞窟。至于其中哪些才是传说中的南蛮十八寨,目前已经难以考证。不过可以试想,当时南蛮十八寨应大都集中在水茜一带,像一个个小小的酋长部落散落周边。宁化在商周时代,由于地处蛮荒,语言习俗不同,应该少有机会与中原文明进行交流。而那些祭祀符文,更有可能是宁化土著先民祭祀时与神灵交流的符号。也有可能符文仅仅是这个祭祀台的名称而已。这些文字,也许是先民自创的,只在南蛮十八寨或小范围区域内使用的部族符号。虽然我们目前没能解读这些符号,但至少知道在那个时代,这里的土著先民除了语言表达,还能用符号来表达。对现今的人们而言,这更像是来自远古先民的一句留言。



传说中的南蛮十八寨现在怎样了?


据资料显示,曾经生活在这一带的土著先民,在后来大量客家先民迁徙进入这里后,赖以生存的地盘被挤占,一部分外迁,也有一些部族被同化下山成了畲族,最后彻底融入客家文化之中。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段远古历史就成为了传说。


县志中曾将何坑寨的土著先民描述为“如苗如獞”,后人注释为“今称壮族”。但笔者认为更应是现今周边仍广泛留存的“畲族”祖先。人类自从进入农耕文明后,就已经走出洞穴住进茅屋了,与其说洞还不如说寨确切。不管在哪,真正适合人类居住的洞穴还真不多,洞穴所能容纳的人口也极其有限。之所以会称其为南蛮,也是指那些不从教化的少数部族。史料记载的何坑寨就是残酷例子——何坑寨作为部落山寨,就是一个因“不从教化”最后被消亡的“南蛮山寨”。


从狮子岩急死台俯瞰


以青山寨狮子岩祭祀台遗址为中心的周边那些寨子,在当时活动范围想必都有限。为了加强部族的内部团结,也为了增进各部族之间彼此联谊,于是这些土著先民们就创造出了利用狮子岩祭祀平台举行祭祀活动,以这种形式解决部族间的各种纠纷,也能共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与自然灾害。


宁化的人文历史厚重,随着水茜狮子岩祭祀台遗址和祭祀符号的考古发现,宁化的悠久历史将变得更加丰满、厚重、深远。如果宁化水茜沿口的狮子岩石刻,经过考证真的可以断代为商周时期(或更早的石器时代),那么宁化的历史也许远不是目前我们的所知……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