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未来之星>成长数据库>

李一氓名字读音考证及随想

发布时间:2021-08-19 11:14: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燕  |  责任编辑:白雨

 

   

李一氓(1903~1990),本名李国治,曾用名李民治,四川彭县人。曾在上海大同、沪江、东吴大学求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期间,受命协助叶挺组建新四军,任新四军秘书长。皖南事变后,先后任淮海区、苏北区党委副书记、行署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华中分局宣传部长、苏皖边区政府主席、大连大学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驻缅甸大使、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中联部副部长、中纪委副书记、中顾委常委、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组组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李一氓是老一辈无产阶级的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又是一位学者、诗人、书法家、收藏家和文物鉴赏家。陈毅称他是党内少有的大知识分子。


我的爷爷李一氓,其中的“氓”在字典中是一个多音字,一个念“忙”mang,一个念“萌”meng。


最近,位于成都彭州市(原彭县)的“李一氓故居”布展时向我求证关于“氓”的读音,我是没有什么异议的,肯定是念mang。首先,家里人在提及爷爷名字时都念mang,还有爷爷的一些老朋友,比如何方伯伯,都称他为“氓(mang)公”;二是英文报纸如China Daily上涉及爷爷的报道中名子的拼音也是mang;第三,出于谨慎起见,我还询问了淮安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爷爷曾任苏皖边区政府主席),他们回复说当年因为解说需要,氓(mang)的读音是与爷爷本人确认过的;另外,央视和央广报导爷爷相关时都是读作mang,例如,2021年8月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播出了四集纪录片《红色苏皖边》,对当年苏皖边区政府进行了详细介绍,片中在提到李一氓时也是发音mang。不过,若从“氓”的意思上理解,有人认为读meng也是不无道理的,若将“氓”取意为民、百姓时,应该读meng,大概meng读起来不是那么顺畅,也就约定俗成读mang了。


爷爷1903年出生于四川彭县,本名李国治,这是他们四兄弟“国”字排行。爷爷成长的年代是觉醒时代,青年人经常用名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追求和情感,他们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己思想的变化而改名以赋予更深的含义。


1921年爷爷18岁只身前往上海求学,进入大学后就改名为李民治了。“民”应该是民主的意思,这点从爷爷的回忆录中得到了印证。1930年他负责编写杂志《巴尔底山》时用的笔名为“德谟”,如他所述“即为我原名民治英泽汉,德谟克拉西之前两字。”名字的改变也表明爷爷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有了初步的觉醒,是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有志青年。李民治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郭沫若北伐时期送给爷爷一幅对联:民生正涂炭,治国羡劳辳(农),藏头正是民治。


上图:郭沫若书赠民治(即李一氓)的联语

下图:以笔名“德谟”发表的文章


1928年南昌起义失败后爷爷回到上海。上海的五年里,在中央特科周恩来的领导下从事隐蔽战线工作,同时还参与创办杂志,撰写文章,翻译马列著作等一系列文化宣传工作,从这些文章的署名中可以看到他开始逐渐使用“氓”“一氓”和“李一氓”。在瑞金时期,毛主席第一次见到爷爷,就说“孟子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氓:音meng)。毛主席引经据典地道出“一氓”的出处,令爷爷非常佩服。爷爷对毛主席的文章文采也是极为欣赏,在1935年担任毛主席秘书的短暂时间里,他曾第一时间看到毛主席用浅近文言写的《至东北军五十七军军长董英斌的公开信》,爷爷回忆道“当时我对这封信的遣词用字、谋篇布局非常欣赏,读了一遍又一遍”。爷爷1983年的文章《毛泽东同志与中国古藉》(收录于李一氓著作《存在集》中)更是全面论述了“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学家、政论家和诗人,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


上图:1930年李一氓在上海

下图:1939年皖南新四军军部后排左起袁国平、陈毅、周恩来、项英;前排左起李一氓、粟裕、王必成、邓子恢


南昌起义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阶段,许多人消沉了,许多人脱党了,党员人数从五万多人锐减到一万人。此时,爷爷用“一氓”作为笔名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捍卫党的存在而在理论战线上与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先后出版了《新俄诗选》《马克思恩格斯合传》《马克思论文选译》等翻译作品,参与创办《流沙》《日出旬刊》《巴尔底山》等进步刊物,并撰写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的文章,发表了不少与反动派针锋相对的文章。爷爷古典文学功底深厚,改名“李一氓”以表达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并将为之而奋斗终身的决心。


1930年李一氓译《马克思论文选译》


作为一个老共产党人,六十五年的革命生涯,爷爷经历了一场接一场的大风暴,但他始终忠于信仰。正如爷爷所说,“我没有对不起这个历史,也不曾辜负这个时代。”


总结起来,爷爷的名字读做李一氓(mang),但其取义是来自meng。


李一氓晚年在书房


那个时代的青年也会用名字来表达爱情和共同的志向,我奶奶(李一氓原配)也是如此。奶奶原名毛温茹,北伐时期与爷爷结合,南昌起义后随爷爷来到上海,掩护、配合、支持爷爷的工作,并改名为毛一民,他们俩人的名字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含义上都十分契合。1930年5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当时爷爷一家被安排作为会址房子的主人,负责掩护会议的顺利进行。爷爷的这一家人共六位,他们是李一氓和毛一民夫妇及两个儿子李世滨(我的父亲)和李世培(我的叔叔),还有组织上安排的赵毅敏和李一超作为爷爷的弟弟和妹妹临时加入到这个家庭,解放后才知道李一超就是抗日英雄赵一曼。这段历史曾在央视“国家记忆”栏目的《红色堡垒》中播出。


追忆先辈,了解他们从向往民主,追求真理,逐步成长为坚定的共产党人的过程,有助于我们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信仰的巨大力量。


注:“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音禅chan)而为氓(音meng)”出自《孟子·腾文公上》。意为: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愿意接受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滕文公给了他住所。

(《李一氓名字读音考证及随想》 作者:李燕)


相关链接

《红色苏皖边》系列第一集《建立新政》


《红色苏皖边》系列第二集《土改支前》


《红色苏皖边》系列第三集《保境安民》


《红色苏皖边》系列第四集《热血丰碑》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