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食尚中国>四季食材>

发掘传统酿茶 重塑茶品奇葩

发布时间:2017-12-01 13:31:0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刘蓉

茶中奇葩-酿茶

西山采香茗,

东坡摘芝菌;

凝神培成酿,

当心制为曲;

三更不得睡,

五更须颂经;

昼夜不安生,

唯恐误茶品;

如此竞三旬,

方得红丹饮。

用这首五言来形容福建酿茶“金红天华”的酿制过程可谓恰如其分。酿茶工艺古已有之,由于历代战乱、人口迁徙等原因,致酿茶一度失传于世。前不久,记者找到了福建酿茶传承人董金凤女士,经她介绍,恢复古法酿茶实为不易,经过多年的发掘和研究,无数次的配方试验,无数次的征询茶客的反映,无数次地来往于产地和茶叶研究所、农学院、茶叶协会,经过了数不清的自我否定,最终获得成功。去年七月的一份检测报告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营养成分均达到或超过国标,未检出化学有害物。酿茶,成功了!

传承 使命 成就

中医文化的熏陶,对宗教的虔诚跟随以及敦厚善化的家风使得董金凤选择了她的道路,也可以说是由于各种机缘巧合让她成为了酿茶文化的传承人。

董金凤,福建霞浦县人,出生于中医世家,祖上世代行医,美名远播。 其外公(生于民国戊午年卒于公元2007年)是位居士,生前常年炼丹,分送乡民,不取分文,一直为乡邻称颂。幼时,耳濡目染的她即粗通药石之理,及长,她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要帮助家里制茶制药,这期间,她学习了更多的中医药传承技艺,同时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奠定了她的人生观和职业取向。

通过了解我们得知,董女士于1995年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此时,她面临着多重选择,最轻松的就是去医院上班,挣一份工资,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若干年过去了,她依然初心未改,决心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传统制茶工艺研发酿茶。

她家的茶园分别位于霞浦县崇儒乡左岭村和柏洋乡后垄村,海拔均在600多米以上,乍一看,茶园像是没有用心管理,满园老枞茶树不像别人家那样精心修剪,而是枝节横生,茶叶的颜色也是显得深重厚实,茶园里还生长着各类植物,好像从来没有除过草,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自然农法?

原来这一切都是故意为之,董金凤外公辨识百草,从前就告诉过她,老枞园里的一些草本植物,具备药用价值,与茶树一起生长,可改善茶的品质,应予以保留。虫子也不能用化学农药杀灭,昆虫叮咬茶叶,昆虫的唾液与茶叶内的汁液中和,不仅能降低老枞茶叶的苦涩,喝起来还会有明显的回甘。老枞树干上也会寄生各类菌菇和灵芝,更是去不得,正是利用这些植物的天然益生菌,才能获取酿茶所需的酿。而一般的茶农并不知道生态多样性如此重要,一旦施用化学肥料,就会破坏茶园生态和益生菌。

事实上,董金凤正是利用采自菌菇和灵芝的天然食用菌制成优良的古方茶曲, 在经过多次配方试验,才最终收获成功,她的酿茶取名“金红天华”,“金红天华”给人的观感印象即是金色琥珀,闻起来浓香馥郁,沁人心脾,茶汤入口醇绵回甘,层次丰富。口舌生津,杯盏留香,回味久远。正如元代诗人刘秉忠在其《尝云芝茶》诗曰: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业内资深茶人朱海东在第一次品尝了“金红天华”后,只说了一句:这茶是下了功夫的,随机从原产地订购了50公斤,事实上,“金红天华”尚未正式面世,因为产量有限,连续两年被业内人士抢购一空。

制茶者说




一般的茶客对于益生菌用于制茶工艺还不太熟悉,甚至闻所未闻,董女士告诉记者,食品与益生菌的适度发酵,都应当说是改善了品质,譬如面粉经过发酵做成馒头;牛奶经发酵成为酸奶;白酒利用千年泥池发酵,就是利用泥池中经年留存的有益菌群族充分发酵;所有这些发酵后的食品都改善了品质和口感,更利于营养的吸收还起到了改良肠道生态的作用。当然,茶叶与益生菌的发酵也不例外, 会更大程度地改善茶叶品质,茶味更加醇和甘甜,而且长达一个月的充分发酵,避免了长期堆栈式储存发酵中被有害微生物的污染而导致的发霉(黄曲霉素)变质,最终为茶客们提供的是红汤陈香的熟茶。

当记者问起这种酿茶的独特香味源自何处时,董女士娓娓道来,她说,发酵后的食品都会散发不同的香味,如馒头、白酒等。就酿茶来说,产地不同,香型也不同,所谓产地不同指的是气候、土壤、海拔等因素的不同,气候又包括降雨、日照、温度、湿度等,霞浦县年平均气温16℃—19℃,春多雨水,冬暖夏凉,霜雪少见。适于茶叶生长,这些因素赋予茶叶温和醇厚的品质,再则由于福建茶叶富含硒,硒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硒对结肠癌、皮肤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明显的抑制和防护作用,这些功用都会在酿制过程中完好保存。唯有土生土长,方保原汁原味,原产地不可复制的地理、气候环境,赋予了原产地茶特有的精妙韵味。这可能就是酿茶与一般红茶差异之处了。



想起上海茶叶协会秘书长王木根在品尝了 “金红天华”后说的话:“外形条索厚重,香型纯正醇厚毫无霉味,汤如金色琥珀,晶莹剔透无浑浊沉淀,入口顺滑,生津回甘无刺激,经久耐泡,杯底留香持久,而且还可以煮着喝,这是其他红茶不可比拟之处啊”众多茶客、专家的赞誉无疑是对董女士奉献的高度认可。

制茶即是修为

路还很长,一切才刚开始!董女士时常这样说,眼下,她着手开发了两款不同功效的酿茶,针对男士与女士不同的体质,功用有所不同。不少茶客饮用一段时间后,打来电话说,身体状态明显比从前好,是不是茶中放了药?董女士回答他们,不可能放药的,放药是不可能通过检测的,再说那也违法呀。其实那是功效而非疗效,茶叶品质好,营养全面,无化学有害物质,加上精心制作,又有颂大悲咒加持能量,怎么可能没有显著功效呢?其实,这两款爱心茶具有的主要调理功效是补肾阳、暖宫祛寒、益气止咳、安神止头痛、理气抗脂肪肝、健脾养胃去风湿。

在我们的一再追问下,董女士说出了部分秘密,在酿茶的发酵过程中,她使用了三十多种当地的中草药,其中有山茨菇、灵芝、银翘、生地、熟地、虫草、人参、三七等,她特别提到了山茨菇,说这种菇具有较强的解毒性和抗癌性,兼有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的功效,在制取酿茶的过程中不可或缺。



这个世上,当你专一地去做一件事情,你的作品是具备灵气的。你的信念,你的修为,都已包含在里面。董女士研制酿茶不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吗?一杯清茶之雅,在于她不是为了迎奉人们的口腹之欲,更高的境界:香茗掬于手,香气静于心,片片皆为善缘。董女士坚信她在传播善念,弘扬佛法,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没有比这更欣慰的事了。

“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董女士感到的只有激励和鞭策,她没有丝毫的懈怠。目前,她奔忙于一些专利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事务,还在向当地政府申请荒地,自己动手垦荒,开辟为新的茶园,她要酿制出更多的好茶,回报社会,感恩知遇。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