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食尚中国>美食地图>

舌尖上的“亲切感”——台湾记者在海南“邂逅”家乡味道

发布时间:2018-08-07 16:36:12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冀泽 代超  |  责任编辑:杨硕

新华社海口7月27日电(记者冀泽、代超)大肠包小肠、台南卤肉饭、酥炸大鱿鱼……从菜品口味到店铺招牌再到经营模式,台湾记者在海口市区惊喜地“邂逅”到地道台湾风味小吃街,感受到舌尖上的“亲切感”。


“海峡两岸记者特区行”联合采访团日前到访海南首家“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就业基地”海口泰龙城。这座综合性商场由台资企业兴建、营业已超过25年。人潮涌动的“琼台小吃街”就坐落在泰龙城户外商区的显眼位置。


“一走进来就很亲切。在大陆很多城市品尝过台湾小吃,海口这条小吃街上的食品最有家乡味道。”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杨钊说。


在这条几百米的小吃街上铺面相接地聚集着40多家小吃店铺,其中有16家台湾风味小吃店,小吃品类丰富、各具特色。


29岁的台湾青年黄介玄在此经营着台湾风味的烧烤店铺,之前在新西兰学习西餐制作的他,毕业后在台湾开起了日式料理店铺,可“客人非常有限、成本开销大”让生意无以为继。


一年前,和家人来海口的一次旅游,打开了黄介玄的视野。他惊奇地发现海口游客比想象得还多,商业街区流量大,年轻人也喜欢去逛夜市、吃小吃。他也就此萌生了来琼创业的想法。


可店铺租用、营业手续办理、采买原材料等种种现实困难摆在眼前,让人生地不熟的他一时无所适从。经过多方打听,他得知泰龙城有对台青创业的帮扶措施。


很快,在当地政府和泰龙城两岸基地的帮助下,利用之前积累的餐饮制作和经营的经验,调整贴合海口当地口味的菜品后,他的烧烤店顺利开张并受到食客青睐。


“在旅游旺季,一天的营业额有时可到六七千元人民币,一年收入是在台湾的五倍。这比台湾的机会多太多。”黄介玄感叹道。


泰龙城的创办者台商许清朝、吴锦琼夫妇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来到海南,通过自己打拼和当地政策扶持,一步步发展起来。吴锦琼说,自己深知创业不易,所以一直在积极引导台湾青年在琼创业就业,为他们提供创业项目选择、筹集资金、租金优惠等帮助。


台湾《联合报》记者许依晨说,这里不光可以吃到台湾小吃,还可以品尝到酸辣粉、臭豆腐等大陆地方特色小吃。而且商铺规划整齐、街道卫生,经营店铺保持差异性,小吃各具特色。


台湾商人刘森木在台湾从事小吃经营数十年,游览过北京、上海、深圳、拉萨等15个大陆城市,还在各地展销会上推介台湾特色小吃。8个月前,他选择“落脚”海口。他觉得海南与台湾气候相似、饮食习惯相近。


他对自己的餐品在海南发展充满信心。据他介绍,小吃店十几年前就被台湾当地媒体报道、推介过。但是现在“台湾经济不景气,老百姓口袋里的钱不敢花,导致小吃店经营举步维艰,很多小吃业者都选择到大陆来发展”。


吴锦琼说,海南现在要建设自由贸易区、贸易港,特别是大陆今年出台“惠台31条”措施,台青来琼发展机遇无限。


海南省省长沈晓明26日在会见“海峡两岸记者特区行”联合采访团一行时说,海南热情欢迎台湾同胞参与海南建设,希望台湾同胞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中受益。他表示,目前,海南正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台商台胞参与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


“海峡两岸记者特区行”联合采访活动于22日启动。来自两岸及香港30家新闻媒体的40位记者将在为期9天的活动中对深圳、海南等地进行采访报道。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