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创新驱动>环境资源>

云南省昭通市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8-12-25 14:40: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志扬等  |  责任编辑:申倩倩

自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启动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昭通市税务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决拥护改革,以强烈的责任意识主动支持改革,以坚定的历史担当积极投身改革,着力将机构改革成效反映到税收工作新成绩中,并体现在服务地方发展新局面上。

突出党建引领,汇聚改革正能量,坚持党对税收工作的全面领导。市局联合党委成立及改设党委以来,现已召开17次会议,对班子分工、改革组织实施和市县局“三定”落实等关系全局的重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充分发挥党委在改革中“把方向、谋全局、管大事、抓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9月14日,市委批复同意将市局联合党委改设党委,“头雁”效应更加突显,为全市税务改革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9月29日,市局召开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推进会,就“基层党建巩固年”和“支部规范年”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推动税务基层党建质量全面提升。

成立脱贫攻坚、征管改革和纳税服务等6支党员突击队,立下攻坚“军令状”,突出党组织在改革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设立100余个党员先锋岗,勇担重任,冲锋在前,实干在先,强化党员干部在改革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谈心谈话”全覆盖,班子正职与副职谈,机关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与科室全体人员谈,各支部书记与支部全体党员谈,谈出理解和团结。凝聚了人心、稳定了军心、提振了士气。

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攻坚战斗力。为精准落实每项改革任务,精细完成每项改革事宜,注重层序分明、压茬推进,坚持“对接实施方案、承接具体任务、衔接事项环节”,建立“1+8+12+N+1”的组织实施工作制度体系,环环相扣推动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其中,“1”即成立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8”即成立由局领导牵头的8个具体业务指导协调组。“12”即由机构改革工作小组派出12个联络督导组,对11个县区税务局和昭阳工业园区税务局改革事项进行联络协调和督促指导。“N”即纪律监察实施方案及若干个配套检查办法,跟踪监督改革实施情况。“1”即建立一套常态联络和信息沟通机制,负责向省局和市委市政府汇报改革进展、报告改革情况。各小组在市局党委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始终聚焦改革,紧密协作,极大提升了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改革事项逐一落实、日常工作有序开展、纳税服务稳步提升。

坚持服务先行,增强人民满意度。调整优化税务机构职能和资源配置,坚持以服务纳税人满意为落脚点,在便民利民惠民上下功夫,适时推出纳税服务新办法新举措,全心全意为纳税人办实事、解难事,努力打造有温度的个性服务体系,确保机构改革向前推进一步,纳税人获得感增进一分。全市税务系统全面推行“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键咨询”和“二维码一次性告知”等服务举措,20个办税服务厅全部实现“一窗一人一机双系统”办税新模式,纳税人到一个窗口,面对一个税务人,提交一套资料即可办理主要涉税业务。在全省税务系统率先设立“最多跑一次纳税投诉及代办”窗口,建立投诉举报登记台帐,跟踪督促办理涉税事项,大大缩短了办税时间,让纳税人实实在在感受到税务机构改革后的“加速度”,获得广泛认可和普遍赞誉。落实“标识标牌、窗口设置、办税流程、导税服务、宣传咨询、网上办税平台”六统一制度,进一步统一税收执法标准和政策执行口径,创建更加规范、更加合理、更加公平的营商办税环境。

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地方新发展。坚持把做好机构改革同税收工作相融合,确保“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税费收入实现增长,维护了国家税收安全。始终把组织税费收入作为税收工作中心任务,坚持把确保国家税收安全作为一条铁律贯穿机构改革全过程。

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税务系统共组织税费收入161.2亿元,同比增收34.5亿元,增长27.2%,为地方财力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稽查职能充分发挥,税收秩序进一步规范。严厉打击发票虚开违法行为,逐票对下发案源线索进行核查,完成案源查办任务。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税务稽查部门共对95户企业开展检查,合计查补税收收入1032万元。

加强队伍建设,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升级巩固党建园地,扩展充实宣传展板,广泛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唱响“中国税务之歌”,大力宣传弘扬“忠诚担当、崇法守纪、兴税强国”的中国税务精神,增强税务干部使命感和责任感,团结奋进、大胆创新、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风尚在系统内蔚然成风。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助力地方企业发展壮大。严格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等经济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和节能环保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发挥税收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税务部门共计减免各项税费14.4亿元,有效释放了改革红利,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地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张志扬、马晓曦、徐应平)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