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首钢园区,由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协同研发的无人驾驶车正在测试。这是首钢园区内首次亮相的新能源自动驾驶乘用车。本报记者邓伟摄
首钢园区,秀池旁,三高炉下,一辆小巧的北汽新能源lite汽车轻盈驶过,是园区近期最引人注目的“明星”。驾驶位上坐着的不是司机,而是安全员,不用操控方向盘车辆就能自动行驶,还能避让车辆和行人。
由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牵头整合行业资源共同研发的自动驾驶车近日投入运营,成为首钢园内首次亮相的新能源自动驾驶乘用车。
记者昨天来到了首钢园区,站在冬奥组委会门口附近的道路边,眼前是应接不暇的各类自动驾驶车,仿佛是科幻大片的场景。银灰色的北汽新能源lite汽车刚上路,行人的注意力立马就被吸引过去了,不时举起手机拍照录像。
“看到车顶的3个激光雷达了吗?它可是自动驾驶车的‘眼睛’。”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智能网联业务单元负责人周玉祥手指向车身介绍,车身四周藏着高精度的传感器,车前还布置了一枚前置摄像头,在雨雪天等恶劣天气中,自动驾驶车能更精准地分析路况并及时反馈。
如魔术一般,车辆的方向盘自行转动,加速、减速、停车、转弯等操作精准且平稳。屏幕上闪动着车辆时速的数字,车辆精准定位和八处停靠站点的位置一目了然。
在进驻首钢园区一个月的时间内,这辆lite自动驾驶车开展了驾驶功能、场地适配、人车云三个系统联调等测试工作,目前车辆已经处于稳定运营状态。
周玉祥介绍,未来,来到首钢园区的人们能通过手机或最近的站点处扫码下单,lite自动驾驶车会根据用户当前的位置及订单指定的位置直接接送,中途如有需要,乘客可以通过手机操作或按下临时停车按钮下车,车辆随后可继续运营,还能自动寻找停车位。工程人员还正在研发自动充电技术,车辆可自动检索用电情况,寻找附近的充电设施自助完成充电,预计年末将在首钢园区开展实际应用。
据了解,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是科技部推动建设的第二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也是首个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面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燃料电池等九大技术方向领域,以及开源整车技术开发平台、前沿技术检测验证平台、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四大支撑平台,聚焦“卡脖子”技术突破。
今年2月底,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行区(首钢园)正式启动,打造全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行区。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晓明介绍,截至目前,首钢园区吸引了7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知名企业参加,逐步落地无人接驳、编队行驶、分时租赁、无人快递、无人清扫、无人配送、无人售卖、无人巡检共八种自动驾驶示范运行场景。其中,分时租赁场景下的自动泊车和网约车、无人配送、无人售卖、无人清扫等无人车已经实现常态化示范运行。
按照计划,在首钢园区内,到2020年,10余辆无人车将实现以功能展示为主的示范运行;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园内无人车将增至100余辆,覆盖区域为首钢园区北区,引入首钢、百度、阿里等社会资本驱动无人车开展奥运示范运行。(记者 潘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