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国际合作>优化配置>

浙江:走出“五优联动”特色之路

发布时间:2020-01-09 10:31:26  |  来源:经济日报  |  作者:刘慧  |  责任编辑:苏菁

作为粮食自给率不足40%的粮食主销区,2018年以来,浙江立足实际,以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五优联动”试点为总抓手,积极实施“三链协同”,构建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要解决粮食生产与口粮消费、储备与口粮消费匹配度不高的痛点问题,核心是联动。只有各个环节联动才能真正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说。浙江实施“五优联动”的方向就是强化各环节的联动,以储备服务产业为切入点,紧抓粮食加工产业引擎,将储备与加工紧密结合,由市场来确定储备品种,用储备调整来引导种植,再从“五优”各环节进行相应的联动,使粮食产业的优质导向形成闭环,达到农民增收、企业盈利、政府减亏、消费者获益的多赢目标。

开展“五优联动”,粮食部门的主要抓手是储备粮与仓储资源,通过改革储备粮轮换机制,盘活储备粮资源(包括政策资源、政府补贴、收购资金、粮食仓容等),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浙江在全省启动16个“五优联动”试点工作,试点面积11万多亩,产量近5万吨。各试点地区安排一定数量的储备规模用于试点,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定参与试点的骨干粮食加工企业,由企业选择品种,通过政府储备订单落实到种粮大户,实行规模化连片种植。订单收购结算价格按照优质优价原则确定,也可按照晚稻最低收购价、政府订单奖励补贴和试点企业加价3部分来确定。晚稻收储采取单收单储,应用气调、低温或准低温等技术储存,一年一轮换、均衡出库用于加工企业生产。

在推进“五优联动”试点中,浙江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企业盈利、政府减亏、消费者获益”的多方共赢作为评价标准。各试点地区结合实际开展创新,涌现了湖州“空仓”招标、省储备粮公司储备竞标、省粮食集团全产业链运作、家庭农场自产自销和私人订制等多种模式。如湖州模式,主要是将带有定量储备指标的国有粮库“空仓”进行招标。稻谷品种由加工企业确定,以订单方式落实到本地种粮大户。此外还邀请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优质稻谷价格指数保险,对试点粮食收购入库和销售出库时的市场价差进行保险,财政承担保费的80%,企业承担20%,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从试点情况看,总体上达到了多方共赢的目标。以湖州市为例,农民增收方面,种植农民每亩增收80元至170元。企业发展方面,国有粮库提供收储服务,解决粮食企业仓容不足、资金不足的“痛点”,为企业节省收购资金80%以上,减少仓储成本200元/吨。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