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点关注>高端访谈>

当好脱贫引路人,村里生活有点“甜”——记山西省永和县坡头乡索驼村第一书记徐宏

发布时间:2021-04-12 09:46:46  |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  作者:   |  责任编辑:周思杨

走进永和县坡头乡索驼村,深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排列成片,“光伏扶贫照亮百姓致富路”几个大字赫然入目。一幢幢崭新的民居,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黄汤”名不经传的山沟沟。“现在不用出村,我爸就能接受大医院大夫的远程治疗,特别方便。”在索驼村的“健康小屋”内,村民苏利平正陪着父亲苏新民接受远程会诊。两年前,68岁的苏新民突发中风导致偏瘫,正愁看病不方便时,村里建成了“健康小屋”。在“健康小屋”内,通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平台,苏新民可以与神经内科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经过询问病情及用药情况,专家为他开处方,并指导他进行康复训练。“健康小屋”帮村民们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是徐宏担任第一书记时为大家带来的变化之一。

2019年,是国家卫健委定点扶贫县永和县脱贫摘帽的冲刺之年。当年4月,国家卫健委机关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直属机关团委书记徐宏主动请缨,前往永和县索驼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索驼村地处吕梁山南麓、黄河东岸,常住人口不足200人。村里人祖祖辈辈种植玉米,即使好的年景亩产值也不过千余元。多少年来,贫困一直困扰着这个小山村。通过走访调研,徐宏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因地制宜引发展农业产业。他决心,为百姓铺一条产业多元发展的致富之路。2019年1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宏看到海南省乐东县福塘村通过种植大棚哈密瓜实现脱贫致富的案例。经过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把哈密瓜引进村里种植。随后,村里建起45亩地的有机旱作种植示范园,28个棚种植了两万平米的网纹甜瓜和水果番茄,通过租赁村民土地,招聘村民务工,鼓励村民加入合作社成为股东这三种方式,帮助贫困村民增收,全村27户村民入了股。索驼村拥有黄河沿岸特有的沙壤土质,以及早晚温差大、白天日照强、山泉水灌溉等种植哈密瓜的天然优势。种出的哈密瓜香甜可口,深受市场欢迎。当年哈密瓜上市旺季,村里哈密瓜月销售额达40万元。村民周苟英在哈密瓜大棚务工三个月挣了7000多元,使家里多了一份收入。

6年前,周苟英的老伴杨润生因脑梗两次住院,家庭因病致贫。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她家享受了医疗救治和费用报销等健康扶贫政策,解决了燃眉之急。村里还安排周苟英当起了护林员、保洁员,她家有了基本收入。通过治疗和调理,杨润生基本能生活自理。现在周苟英一家也从住了30多年的窑洞搬进了新盖起的大平房。“我现在又能照顾老伴,又能赚钱,有了收入我们就不愁吃不愁喝了。”周苟英笑逐颜开。

两年来,在徐宏的努力协调下,索驼村共引进帮扶款物近1000万元,让村里的基础设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他按照党建立村、健康强村、文化兴村、“三业”富村的发展思路,带领索驼村干部群众奋力开拓,以民俗旅游带动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文创商贸等一体发展,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如今,索驼村不仅有村卫生室、“健康小屋”,还有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建主题广场、村级“道德银行”等。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村民个人年均纯收入比脱贫攻坚之初翻了两番。“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黄土坡变成了水泥路,家家住上了大平房,户户用上了自来水,“索驼驿站”、民宿宾馆次第建了起来,索驼人世代期盼的“小康梦”看得见摸得着了。

“村里越来越好啦!非常感谢徐书记!徐书记来了之后为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还为我们规划了十五年长期规划……”索驼村党支部书记郭海利深知,村里的新变化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和徐宏这样的扶贫干部的真情付出。历史悠久的索驼村正在焕发新的青春。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