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25日电(肖聪聪)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点名”大宗商品涨价问题,5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约谈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并且指出,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既有国际传导因素,也有许多方面反映存在过度投机炒作行为。
国家为何如此重视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这种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哪些影响?有没有对策?为回应上述问题,人民网“强观察”栏目专访了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田省迪。
大宗商品的价格传导引发经济波动
大宗商品包括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三个类别,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从理论上讲,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与供求关系变化有关。
田省迪表示,国家如此重视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背后的原因在于大宗商品作为生产方投入之一,其价格波动会向下游企业传导,通过供应链将大宗商品价格的增加向下游转嫁,最终导致以消费价格指数为衡量的通胀率走高。
她强调,未来国内经济进一步开放、居民需求增加,夏季能源消耗增加,有可能表现出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另外,大幅波动的原料价格会影响企业库存决策,企业库存不稳会影响整体经济的稳定运行和政策调节的有效性。
关注国际上的“超级周期”和国内企业的“库存周期”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历史上曾表现出几个超长的周期(1899-1932,1933-1961,1962-1995,1990年代中期-2010年代),在这几个周期中,由于快速增长的需求和缓慢增长的供给之间不匹配,造成大宗商品价格长期高于平均价格。
在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负面影响过后,今年年初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涨近25%,国际上有警惕新一轮大宗商品价格“超级周期”的讨论。未来随着全球疫情得到抑制,全球经济需求端恢复,可能会进一步推动周期性价格上行。“我国作为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如果新一轮‘超级周期’开始,其影响不能忽视。”田省迪说。
通常情况来讲,国内企业会有自身的一个“库存周期”,企业会根据大宗商品价格的预测来调整库存,在预计价格上行时会增加库存,价格下行时则提前去库存。由于大幅波动的大宗商品价格会影响企业库存决策,因此,田省迪表示,维持企业的库存稳定,有利于整体经济的稳定运行和政策调节。
“促进产业转型”和“加强期货市场价格监测”相结合
部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者来说,举步维艰。为此,田省迪建议:
从长期而言,要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技术、科技、创新含量更高的产业;同时促进低碳经济,缓解对大宗能源过度依赖的现状;完善市场机制和供应链,建立健康的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
短期来讲,因为大宗商品价格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进而要采取一定的价格管控手段,在监控现货价格之外,加强对期货市场价格监测,控制国内市场过度投机行为;与此同时,适当允许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对冲外部大宗商品价格风险。
最后,政府要对一些行业提供退税等财政政策支持,维持企业利润,减少工业品出厂价格传导至消费者价格。这不仅要调动国内原材料和能源生产,更要从国家层面增加大宗商品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