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这句深富哲理的话,是对王芳增同志仁心行医的一种真实写照。作为一名人民群众信赖的好医生,王芳增深爱着他的事业,他的病人,他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事业与患者身上,一个个病人真诚感激的笑脸是对他人生价值最有力的见证。
王芳增,男,出生于1973年7月,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河南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科主任,河南省肛肠知名专家,现任濮阳市中医肛肠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医中西医肛肠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他政治素养过硬,为人正直、诚恳,与同事相处真诚、热心;他恪守职业道德,对待病人耐心、细心,工作勤劳、严谨务实;他工作勤奋踏实、医德医风高尚,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心系病人、无私奉献。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先进个人、河南省文明医生,并于2020年被评选为濮阳市最美退役军人。
立志从医求创新
王芳增同志是一名退伍军人。服役期间,在一次集训中,他脊椎受伤,住院一个多月,伤好出院,他因公因训被评为伤残军人,却不能继续参加高强度的训练。因在住院期间,他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军队首长推荐他进入卫训队学习。他抓住这个机会,废寝忘食,刻苦勤奋,积极主动地学习医疗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今后的行医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部队首长的一致肯定,多次荣获优秀士兵荣誉称号,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三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正直、刚强的个性,磨砺了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锤炼了不怕吃苦、敢于拼搏和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自从在部队与医术结缘,与病患斗争,他就立志要将救死扶伤作为自己一生奋斗不息的事业。他深知,作为一名医生,只有练就过硬医术,提高医疗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自转业进入医院,他就一直非常注重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工作之余,他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多次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滨江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肛肠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
多年来,他坚持不懈地钻研新业务、新技术,系统地阅读了《神农本草论》、《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孜孜不倦地追求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注重吸收《中国肛肠病杂志》、《肛肠病的最新疗法》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在临床中有效应用,他牵头引进新技术--复杂性肛瘘“主管低切高挂、支管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术”。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为王芳增坚持不懈,他的努力换来了成功,先后发表各类医学论文十余篇,并获得濮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与河南省中医药大学三附院肛肠科协作申报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躬身杏林尽仁心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他作为医者的底色。王芳增同志从医30年来,始终秉承救死扶伤精神,尽职尽责、乐于奉献,始终将患者利益放于首位。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以病人利益为重,对于每位住院患者他都悉心诊察、耐心解释,完善诊治流程,合理使用药物,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作为一名肛肠科医生,每天接触的是病人的屎屎尿尿,还经常接诊到一些重症患者,但他从来没有因为风险和压力而拒绝收治病人。2009年春天,一名老年患者在外院被诊断为直肠癌,后来经人介绍找到王芳增医生,他认真仔细地为该患者检查,结合临床病史,最后确诊为溃疡性直肠炎,经过对症治疗很快痊愈。这位老先生感动得热泪盈眶,见人就说“王大夫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2020年8月14日,市三院肛肠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患者王某,女,77岁,8月3号转入郑大一附院急行坏死性筋膜炎切开引流+乙状结肠造瘘术,8月11日二次手术。患者临床症状呈嗜睡状态,伴高热、低蛋白、电解质紊乱(当时患者行气管插管、鼻饲管、腹腔引流管、尿管)。因无法承受住院费用压力放弃治疗,8月14日由郑大一附院转至三院。自14日入院后,王芳增迅速组织医疗团队对其进行紧急会诊,研判病情,确定方案,开展救治,手术取得圆满成功。11月25日,在回访患者家属时得知,该患者已基本痊愈,已经可以正常行走,王芳增大夫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白求恩曾经说过:“当我在治病救人时,我总是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患者。”王芳增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身体力行着,多年来,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很少陪伴家人共度节假日。只要是接到病人病情异常的电话,不管是三更半夜,还是天寒地冻,无论深夜凌晨,无论刮风下雨,他有求必应,随叫随到。他心里牢记的,是不能辜负病人的托付。然而他的家人住院却因为他的工作繁忙,没有享受到他的照顾,他的母亲和女儿同时生病住院期间,按理来说对母亲和女儿的护理照顾是他应该做的事,但是他因为工作繁忙没办法请假照顾她们祖孙两人。和老人住一个病房的患者夸赞王大夫的时候,老人心里非常高兴。但是老人心里也有遗憾,每看到别人的儿子守护自己父母时候,她心里多想自己的儿子也能这样,但是母亲得到的只是一句“对不起,我工作太忙了。”
白衣为甲战疫毒
白衣作战袍,烈火见真金。退伍后的他依然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刻保持人民子弟兵,永远为人民的赤诚情怀。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他总是冲在一线。2003年“非典”防治过程中,王芳增义不容辞地站了出来,接受新任务,迎接新挑战,和同事们投入到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这里危险,让我来。”成了他挂在嘴边的口头语,他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同病魔奋力搏击,把风险留给了自己,把安全留给了病人。广大白衣战士顽强拼搏,共战疫情,有力地遏制了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势头。他说:“因为这是我的责任和使命。当国家需要时,冲上去没有什么条件可讲的,尽自己的所能,为党旗增辉、为国旗添彩,尽一个共产党员的应尽职责。”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时,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支援医疗队,却没有获批。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责任,他日以继夜坚守病房,只为让紧张的医疗资源得以缓解,只为让前线的白衣卫士减轻一份负担。他时刻准备着与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新冠肺炎进行一场殊死大搏斗,从疫情开始一直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他说:“作为一名党员,疫情防控,我责无旁贷。岗位,就是我的战位。疫情一天不消失,我也一天不撤退。”
“春播一粒黍,秋收万担粮。”世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王芳增同志就这样时时以“干”字为先,脚踏实地地干,坚持不懈地干,几十年如一日躬身杏林,救死扶伤。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医学功底扎实,尽忠职守,舍小家为大家,凭着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风医德,得到了领导、同行的赞誉、患者的认可和社会大众的好评广泛赞誉。正是因为他心中时刻装着病人,在2015年1月份获得了“河南省文明医生”称号,以一名医者的职责与担当,奏响了一曲动人的旋律。
来源:河南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