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术市场>移动互联>

大数据赋能 筑牢危险品进出口安全线

发布时间:2022-08-24 09:22:25  |  来源:科技日报  |  作者:杨斌 郁毅臻 代小佩  |  责任编辑:徐丽丽

近日,上海某公司进口一批“丙烯酸胶黏剂”货物时疑似存在瞒报危险化学品的违法行为。上海海关风控分局通过风险分析发现,该批货物在海事部门申报中为“易燃液体”,但并未按照危化品要求在海关申报。


为此,上海海关立即开展数据校验甄别违规线索,确认企业涉嫌瞒报后,将案件移交给缉私部门处理。经调查,企业存在瞒报危险化学品的违法行为,目前该案已完成行政立案处理,涉及货值约12万元。


发现并查处这次瞒报行为,是大数据赋能危险品进出口防控的一个缩影。


上海口岸是全国最大的集装箱危险品进出口通道,进出口量约占全国总量的50%。近年来,上海海关以大数据信息化手段为核心,构建智慧协同监管机制,筑牢国门安全防线。


在大数据赋能下,上海海关进出口危险品查获工作硕果累累。据悉,今年以来,其累计监管进出口危险品5.3万票,累计查发逃漏检、申报不实等进出口危险品移交立案107起,涉案危险品重达3025吨。截至今年7月底,上海海关通过风险分析布控查验706票,查获128票伪瞒报进出口危险品,布控查获率达18.1%。


上海海关风控分局分析科科长王智介绍,上海海关发挥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作用,对危化品申报、存储、运输等过程开展风险分析,构建智能化风险防控模型,建立进出口易制毒化工品、危化品归类自动布控模型,强化精准识别能力,实施靶向打击。


为全面加大对危险品伪瞒报行为的打击力度,上海海关还对接上海海事局等口岸单位,推进危险品监管合作,依托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交叉比对验证,判断涉危不报、高危低报、多危少报等风险。目前,各方已合作完成“危化品伪瞒报风险防控”“出口危险品包装逃漏证”等2个大数据模型并投入运用。


据统计,目前有超过6600家各类经营单位在上海口岸申报进口危化品,其中约8成收货人是长三角区域的企业。为此,上海海关加强与长三角多地海关协作配合,织密织牢危化品监管之网。针对部分出口案件涉及外地企业调查取证困难等问题,上海海关运用长三角一体化风险防控机制,推进属地与口岸联动核查危化品伪瞒报风险。


上海海关风控分局副局长沈莺表示,下一步,上海海关将持续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托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不断强化危险品伪瞒报、逃漏检打击力度,切实加强危险品风险防控,筑牢国门安全线。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