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9月17日讯 歌剧《同心结》是一部红色题材经典歌剧,反映特级英雄黄继光的光辉事迹。该剧于1981年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创作首演,田川、任萍担任编剧;由黄庆和、王云之、刘易民作曲,该歌剧从诞生之日起,便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收获了无数的掌声与喝彩。
“2020年恰逢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纪念,在此背景下,当年9月,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德阳市委市政府出品,由四川交响乐团、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中江县委县政府联合制作的歌剧《同心结》,于当年10月16日、17日,在四川大剧院首演两场后,于10月26日、27日进京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展演活动,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两场,并进行了网络同步直播。”据四川省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艺术和非遗科科长、德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海燕介绍,该剧由国家一级导演宫晓东担任总导演,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饰演黄继光,参演人数达260人,主创和演出阵容堪称强大。“同时,该剧于2021年《同心结(音乐会版)》在成都首演,舞台科技更加精益求精。2022年9月8日晚,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精品剧目展演中,由四川省文旅厅出品,四川交响乐团、四川省歌舞剧院和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打造排演的原创民族歌剧《同心结》在北京保利剧院登台演出,首演获得成功。”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英勇壮举撼天动地,但歌剧长于抒情、弱于叙事。时隔40年的复排,如何以歌剧的艺术形式将这位英雄再现于舞台?“主创团队对于创作进行了的深入地发展性思考。全剧在保持原有艺术本体、艺术规格和高品质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编排、演绎,该剧利用新的配器技法,丰满织体、和声,进一步增强宏大叙事和音乐的交响性。”王海燕说道,“值得一提的是,剧情中还添加了四川元素。除了在演出中加入黄继光故里——德阳市中江县的地域元素、民风民情、民间小调,还专门在当地招募了周士佳、邹婉等10名艺术工作者加入演出。”
据了解,复排的《同心结》文本写作上避免了生涩华丽的文辞,整体风格追求一种天然质朴。其中,《太阳出来喜洋洋》段唱,则以四川民歌为原本,讲述了黄继光的妈妈为即将上前线的黄继光送行的情节。作品既有人物感性的体验,也有对现实场景的描述,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既视感。即使舞台上没有华丽的舞美道具,依然能够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在被侵略者践踏的朝鲜国土上,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朝鲜人民的悲惨境地。
“演职人员对歌剧《同心结》复排工作下足了功夫,此项工作呈现出的特点及经验包括,尊重原创增色提亮——复排歌剧《同心结》,在保持原有艺术本体、艺术规格和高品质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编排、演绎,进一步深化‘反帝国主义、反侵略、反霸权’主题;同时,利用新的配器技法,进一步增强宏大叙事和音乐的交响性;主创和演出阵容强大——由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乔佩娟担任艺术顾问,原总政歌剧团团长王祖皆担任音乐总监,著名编剧冯柏铭担任文学统筹,著名导演彭澎任导演,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栾凯、中国交响乐团一级作曲李文平担任音乐编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饰演黄继光,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黄华丽,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蒋宁、女中音歌唱家张卓,歌唱家吕宏伟、王倩、孙彦、吴晓均、曹红碧主演;争分夺秒高效推进——歌剧《同心结》剧组245人,在近30天的闭环排练中,尤其主创和演员团队克服了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主动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以‘5+2’‘白+黑’的超常节奏投入创排,凭着扎实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作风,确保了排演工作紧张有序,同心协力一起将作品完美呈现;融入地域文化凸显四川元素——歌剧《同心结》复排中,添加了四川元素特别是英雄黄继光故里——四川德阳中江县地域元素和民风民情。复排筹备间,剧组全体人员前往德阳中江黄继光故里和黄继光纪念馆参观、采风,吸取英雄家乡人民的滋养,凝神聚气共同演绎英雄战歌;省市联袂保障有力——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安排部署。四川省文旅厅调集专门力量做好歌剧《同心结》排演综合协调保障工作,积极统筹省内文艺资源,有效整合四川交响乐团、四川省歌舞剧院、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力量投入创排。”据王海燕介绍,“一场歌剧的演出已经落下帷幕,但是72年前的那段抗争记忆却早已深深镌刻于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复排歌剧《同心结》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光辉事迹为主线创作,通过曲折生动的情节,讲述了黄继光及其战友们与朝鲜人民如何在反侵略斗争中,用鲜血凝结起彪炳日月的战斗友谊,歌颂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唱响了讴歌英雄的正气歌,进一步深化了红色爱国主义主题,也使得黄继光战斗英雄对人民深切的热爱和无畏的牺牲,让大家永远铭记。”(王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