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点关注>行业动态>

【解密贝叶经(一)】贝叶经:一片树叶写就千年的文化和历史

发布时间:2022-11-08 15:21:4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白雨

开栏语:


贝叶经一叶饱含千年,既是人类早期文明对未来文明的贡献,也是对当代文明的有益之补,是极为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从今天起,联播中国将带您走进贝叶经,了解这一叶一片背后的故事。


当古印度科纳拉克太阳神庙沐浴着孟加拉湾冉冉升起的太阳,戈兰叶上已经镌刻出了文明的痕迹,实证了千年历史的存在。我们似乎总能在斑驳中感受到一种来自时间深邃的凝视,在贝叶经上千年仿佛就是一个绚烂的瞬间,时空流转,叶片上的嫩绿褪去,在枯黄中醒来的是曾经的繁华。


贝叶经就是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素有“佛教熊猫”之称的贝叶经源于古印度。贝叶经多为佛教经典,还有一部分为古印度梵文文献,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贝叶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用“斋杂”和“瓦都”两种文字写的,有的是用针刺的。它是研究古代西藏文化、语言文字、佛教、宗教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原始资料。



贝叶经是用刻刀(铁笔在古代汉语中指代刻印刀)在贝多罗(梵文Pattra)树叶上所刻写的佛教经文。内容除小乘佛教经典外,还有许多传说、故事、诗歌和历史记载等。在东南亚各国,还有用缅甸文、泰文等拼写的巴利文贝叶经。



中国首家贝叶经研究所在西藏拉萨成立,专门从事对贝叶经的挖掘、抢救、整理和翻译,从而逐步解密上千年来僧人用梵文书写在贝树叶上有着“佛教熊猫”之称的贝叶经。


贝叶经研究,对于研究佛学、藏学、佛教历史、佛教绘画、古印度文化和中印文化交流史都有着巨大价值。贝叶经主要成书于公元8世纪至14世纪之间,贝叶经主要用梵文书写,而全球精通梵文的人屈指可数。对贝叶经的研究,无法借助现代化工具,翻译全靠人工完成,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工程。



为了加强贝叶经的保护与研究,中国网文化科技金融融合示范基地计划以庋藏的贝叶经为核心,建立专项博物馆和研究中心。相信经过专业人士的修复和翻译,我们可以真正穿越时空,以古鉴今。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