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点关注>行业动态>

【解密贝叶经(六)】铁笔贝叶——描绘古今繁华

发布时间:2022-11-16 09:20: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白雨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层次越高,对文物的保护就会越重视。随着我国当代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日益增长,文物除了其原来所具有的价值及作用外,其金融价值也越来越得以显现,越来越多的人将经济发展与文物相结合。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收入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说到底,金融与文博事业的相互推动作用不容小觑。


贝叶经作为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估量的史学、民族学研究价值。它承载着一段历史,寄托了民族情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之一。



贝叶经作为“运载傣族历史文化的神州”,它的价值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我们知道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其根源在于自然属性,食物类商品是用来吃的,工具类商品是用来用的,但文物的使用价值有了提升,其使用价值在原有的使用价值属性上加以拓展,一件明代的青花磁盘,其本质的自然使用价值是用来装东西,但作为文物,其使用价值可能就是收藏、展览、研究、鉴赏等。


所谓物以稀为贵,文物也是一样,同样都是文物,存世的越少,它的价值就越高。


世界现存贝叶经总量不过千部,而在我们西藏存量占到六至八成左右,西藏迄今保存有梵文、藏文和巴利文等贝叶经古写本,其中有不少属孤本、善本、珍本类品。中国首家贝叶经研究所在西藏拉萨成立,专门从事对贝叶经的挖掘、抢救、整理和翻译,从而逐步解密上千年来僧人用梵文书写在贝树叶上有着“佛教熊猫”之称的贝叶经。贝叶经的研究,对于了解佛学、藏学、佛教历史、佛教绘画、古印度文化和中印文化交流史都有着巨大价值。



近些年来,随着我们对贝叶经研究的深入,认识的拓展,它的历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价值都得到提高,那么它的金融价值也就随之提高,可以说文物的商品价值是不恒定的。



目前,中国网文化科技金融融合示范基地计划建立专项博物馆和研究中心,聘请专业人士修复和翻译贝叶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贝叶经作为博物馆展品,它的使用价值将会发生转移,人们来到博物馆中参观,不一定是要购买,而是真正的开始参与研究、体会、欣赏贝叶经的历史、艺术、科学,沉浸式的聆听千百年前的傣泰文化和佛教声音。不仅如此,在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今天,我们对于贝叶经的了解和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学习和了解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等具有相同的族源及信仰的历史,毫无疑问,这将会助力我们更快更好的走向世界舞台,通过文化的交流,促进各国经济的互联互通。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