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创新驱动>媒体聚焦>

一步一景 找到心中的乡愁——记重庆渝北龙兴古镇“第一楼”

发布时间:2023-02-02 17:55: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钟晓渝  |  责任编辑:唐浩哲

坐落于重庆市渝北区龙兴古镇的“第一楼”有说不尽的故事。


600年前,相传建文帝在此赠银建楼、御笔题字;100年前,当时还是孩童的李有根(化名)在此提壶打酒;30年前,两条珍贵的“神兽”因机缘巧合落户于此;14年前,央视书画院客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时年86岁的张仲愈先生,在此挥毫泼墨,留下“清风龙兴三千客 明月古镇第一楼”的墨宝佳作……


600年历史

传为建文帝赠银建楼、御笔题字

关于“第一楼”的由来,相传为600多年前,明朝建文帝朱允炆落难期间,被追兵追赶至龙兴场,走投无路之际,当地一名娄姓小伙儿为其带路,至一座庙宇中避难脱困。建文帝为表感恩,留下银两,并在庙中白墙御笔题诗:苍天灭我无原由,削发躲藏何处投?昨日险成刀下鬼,留银谢恩第一娄。


娄氏兄弟便在此建起一栋中有天井、后有花园的两层楼客栈,方便过往商贩投宿歇脚,又从建文帝题诗中摘取“第一娄”作为客栈名字,由此演变为今时今日之“第一楼”。当然,现在的“第一楼”并非600年前的样子,此楼在100多年前因失火而被烧毁,后又在原址复建,开过酒窖、做过客栈,终于流传至今。


四重堂 三天井

堪称川东民居的活化石

一位加拿大博主曾在参观“第一楼”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走进这里好像走进了历史,这些字画、砖瓦、桌椅、匾额,真的来自久远的过去吗?但又保存如此完好,清晰可见那些斑斓的色彩和精美的线条。重庆人民了不起,中国人民了不起!”


“第一楼”确实当得起“川东民居活化石”这一称号,房子主要采用木质结构,四重堂、三天井,搭配合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其中可以找到很多难得一见、极为精湛的建筑技艺。大梁、撑弓、吊瓜、云斗、雕栏、窗棂等中国传统建筑技法,在“第一楼”中一应俱全,颇具建筑考古价值。近年有建筑学家考察后,给出了超过10亿的估价,“确实是难得一见、保存完好的古楼大宅!”


牌匾藏故事

老物件儿背后的民俗与文化

在“第一楼”,80%都是老物件儿,它们有的一直深藏于此,有的则来自主人花费数十载功夫的重金收藏。


楼内有十几块饱经风霜的牌匾。“有德必寿”、“宗圣流芳”、“名登凤阁”、“庆集华堂”……每一块牌匾的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或历史典故、或家风传承,或节庆礼序、或儒家气节。他们历经岁月的风吹雨打,却还依稀可辨“嘉庆”“同治”“光绪”“宣统”等年号,记录着一段段可以探寻的、栩栩如生的传奇。





除了耐人寻味的牌匾以外,在“第一楼”里,还可以零距离地接触到千年乌木所作的“百寿根雕”、黄花梨木的“观音木雕”、来自成都安仁古镇某四川大地主大财阀家的香案、极致精美的五层雕花大床、雕刻人生四景的水缸……


深藏灵韵

书画笔墨滋养灵兽出没

2009年,央视书画院客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时年86岁的张仲愈老先生游览“第一楼”后,为此间保存完好的建筑、民俗、文化等所感,即兴挥毫泼墨,留下了“清风龙兴三千客 明月古镇第一楼”“窖藏佳酿千万 君有豪情几何”等多幅书法佳作。


数十年间,为“第一楼”题词作画者,不计其数,除了国内、本地等书画大家外,更有多位游客有感而发、乘兴而作,留下了众多墨宝。



诗画养人心,平添灵与韵。在“第一楼”里,有一处清冽的天然泉水,涓涓细流、绵延至今。它不但为旧时居民提供水源,更为一对挑剔的特殊客人提供了庇护之所。


30年前,两条珍贵的娃娃鱼因机缘巧合落户于此。此物通灵性,对水质和环境要求极高,在此一住就是30年,长成颇为少见的体型,最大者体长超过1.2米。


时光过隙、往事陈年;独上高楼、想往联翩。“第一楼”里有着精巧的技艺、不朽的传奇,给人们带去非凡的体验和思考,并将会以全新的姿态再次跟人们相遇。(文 钟晓渝)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