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创新驱动>环境资源>

水韵金陵赏心悦目 南京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成效落实

发布时间:2023-03-02 13:32: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徐丽丽

3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下称《长江保护法》)实施两周年纪念日。自《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南京市持续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保护工作,守好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取得了显著成效——南京长江岸线整治项目数量、拆除体量、清退生产岸线长度均居江苏第一,水环境监测连续四年江苏第一。


强立法 筑牢法治屏障


南京是江苏唯一一座跨江发展的城市,长江南京段全长97公里,岸线总长约280公里。为筑牢“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的法治屏障,2018年,南京制定并实施了《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2021年,随着《长江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南京市人大将《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下称《条例》)列为2022年重点立法项目,于今年1月正式施行,进一步推动了长江大保护制度化、法治化。



在南京夹江江畔、“南京眼”步行桥下,片片绿地间随处可见长江法治相关的展板展牌,这是南京市水务局打造的“聚焦长江”水法治宣传园地。近年来,该局不断加强水法治宣传载体建设,先后建成了“聚焦长江”水法治宣传园地、秦淮河水法治文化广场等“沿江”“沿河”法治文化阵地带。其中,“聚焦长江”水法治宣传园地分别被全国普法办、江苏省司法厅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第二批大运河法治文化长廊品牌项目。


今年,南京市水务局将重点推进完成“聚焦长江”水法治宣传园地的提档升级工作,沿江、沿河、沿湖法治文化阵地集群,更好地向市民群众宣传“共抓长江大保护、守好江苏第一站”的措施和成效,不断提高全民保护长江母亲河的意识,引导市民自觉遵守水法规、保护水资源。


强保护 修复江岸“肌肤”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十几年前,南京浦口“春江十里”风光带还是嘈杂、混乱的“十里造船带”,得益于“还绿于民”的实际行动,诗中的“蓝图”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近年来,南京市梳理、整合、整治长江岸线226个违法违规项目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统筹推进,坚持分类处置,拆除取缔160个项目,整改规范66个项目,累计清退生产岸线37.6公里,长江生态岸线比例从2018年的66.2%增加到2021年的80.26%。



自2019年以来,南京市加快江岸复原、复绿及生态修复步伐,助推沿江板块高标准打造生态特色示范工程。浦口区9.8公里“十里造船带”全面打造“春江十里”景观;江宁区系统修复19.08公里岸线,实施滨江岸线环境提升工程;雨花台区打造三山矶岸线景观工程,建成江豚广场;江北新区推进26公里长江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工程……如今,南京江岸焕发勃勃生机,一江清水奔腾东流。


强质效 维护河湖健康


因水而生,因水而韵,南京是一座“水城”,水网密布,江河纵横,“湖”罗棋布。为捂紧广大市民的“水”袋子,让水更清、河更绿、江更蓝,南京不断提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质效,让市民喝上更安全的水,看到更赏心悦目的“水”。



南京是长江入江苏第一站,共有外秦淮河、北十里长沟等入江支流28条。近年来,南京系统推进28条入江支流治理,2022年,28条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标,其中18条主要入江支流水质达Ⅲ类及以上,42个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


南京坚持因地制宜、水岸同步,实施入江支流蓝线贯通、岸坡改造、活水畅流等生态化改造,重塑健康自然蜿蜒岸线;实施生态环保清淤,通过合理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设置生态缓冲带、人工湿地等,构建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系统,推动河湖水质、水体感官质量进一步提升,打造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河湖生态环境。北十里长沟东支构建4万平方米深潭与浅滩生态环境,保留原生植被,同步建设河长制公园,打造居民家门口的自然生态河;金川河重点建设9400米绿色生态岸线,新增沿河植被约6000平方米,打造蓝绿相融成景的城市景观河;莫愁湖、南湖构建“草型清水态”生态自净系统,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人水和谐画卷。(傅秀 张明亮)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