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点关注>视频联播>

【对话·思想+】百名校长(书记)访谈系列报道——重庆市合川太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蒋志容

发布时间:2023-04-11 14:59:0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杜兴伟  |  责任编辑:唐浩哲

编者按: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教子使作善也。陶行知先生说:“校长(书记)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价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在教育领域,为人民教育事业倾洒着青春和汗水的优秀校长(书记),他们正以品牌化、特色化的教学管理实践,生动阐释着重庆教育的时代风采和品质内涵,他们秉持特色办学的理念,启迪生命智慧,陪伴生命成长。

教育是根,文化是魂。中国网联播频道推出“对话·思想+”百名校长(书记)访谈系列报道,特邀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会长张广义与校长们面对面,听他们讲述最生动的师生故事,传播最前沿的教育理念。

访谈嘉宾:重庆市合川太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蒋志容


蒋志容,女,汉族,重庆合川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合川太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曾获得合川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合川区优秀少工委主任、合川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合川区阅读指导专家、合川区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她一直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新思想、新理念,通过不断学习钻研,已经成长为一名有点子、有能力、责任心强、作风过硬、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超前教育理念的年轻校长。


以下为文字实录:

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会长张广义:近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等12部门联合发文,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学校如何让“大思政课”更生动立体,让乡村教育绽放光彩?


合川太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蒋志容近年来,太和中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农村学校实际,以坚定大方向、突出大时空、培育大先生、建设大阵地的策略,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使之立体生动,师生受用,具体建设了“四个一体化”工作体系。


顶层设计一体化,坚定育人“大方向”。学校党委完善顶层设计,建立覆盖初高中两个学段的教材、教学、评价、师资、保障等体系。学校还成立了思政课程建设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初高中思政课程一体化研究课题组,汇集全校骨干力量,强化大思政研究。


课程建设一体化,突出课程“大时空”。着力构建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活动课程、实践课程为主体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时间上,注重不同学段之间课程内容与形式的衔接,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与重大生活事件,实现纵向贯通。空间上,探索其他学科与思政课之间的交叉点;基于合川、太和的地方文化与校情,整合各方资源,打造跨学科主题探究式的德育活动课程,实现横向贯通。


队伍培养一体化,打造育人“大先生”。“大先生”突出教师之大。坚持全员育人,“大先生”是学校的思政教师,是其他学科教师,也是学校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还可以是请进学校的社会各界先进优秀人物。我们经常性邀请五老人员到校讲政策、讲故事,讲“四史”,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让学校生活中的食堂工人、保洁阿姨、外出活动时的产业工人、劳动模范在实践中教会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生活,培养道德品行。我们充分开发校友资源,2022年邀请太中毕业的政界校友、企业高管、行业专家到校给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讲座、高考励志演讲、心理品质培塑等交流达十几次之多,用真实经历鲜活地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阵地建设一体化,建设育人“大阵地”。思政课只有走出小课堂,面向社会大天地,进入现实生活,才能够焕发生机。我们充分用好地方资源,建设思政教育基地。经常性去到基地,“进场馆、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让学生亲自接触了解先进人物及典型事例,亲自动手创造实践,亲自见证党领导农村改革、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功绩,让学生爱党爱家乡,爱农业爱农村,爱劳动爱生活。


目前,我校思政课建设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努力实现课内外校内外无缝衔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会长张广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县域高中应该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在推进太和中学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有哪些发展规划和举措呢?


合川太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蒋志容学校发展不仅仅靠自身内力完成,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多种条件合力的结果。在办学历程中,太和中学经历了超大规模、超高质量的辉煌,也遇到了“被虹吸、被内卷”下,生源流失、师资薄弱、设施陈旧等诸多办学困惑。在国家对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定位以及“县中计划”出台后,太中人没有退缩,综合考虑历史积淀、社会需求、现实要求等因素后,重构办学定位,努力创建立足合川、面向重庆、影响全国的一流农村综合改革高中,探索高品质特色发展之路。


首先,守正创新,德体美劳全面开花。

以党建统领思政,以思政为底色,打造和正德育品牌,构建以学生“三自”、德育“五化”为内容的德育工作体系,以我校成功申报的重庆市立德树人特色研究项目以及立项的市区级德育课题研究提升德育工作理论水平,指导德育实践。我校的学生自主管理以及内务军事化管理广受家长和社会好评,市内外众多学校到校参观学习。学校也因此获得了市级德育示范校、市优秀卫生单位、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联盟成员单位、市安全文明校园、区禁毒示范校等荣誉。

“和健”体育方面,通过打造以太极拳、韵律操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大课间、建设运动社团、开展体育节活动等方式强健学生体魄。

“和美”艺术方面,艺术课不打折扣,艺术节年年召开,艺术社团周周活动,吹拉弹唱有声有色,琴棋书画生机勃勃。

“和乐”劳动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规定的劳动任务,以《劳动清单》《居家劳动指南》细化劳动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校外基地劳动等,孩子们特别喜欢到农户的桃子园、李子园去锄草、疏果。

“和创”科技方面,近两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技制作作品多,科创大赛、科创征文奖项多。自然笔记、生物多样性研究、水生态研究是我校坚持得好、做得扎实的研究项目。去年的校园科技节,得到合川区科技局、区科协的高度赞赏。前不久揭晓的重庆市第二届科幻征文比赛,我校87篇获奖,奖项数量和排位在全市名列前茅。

“和融”心理方面,构建“三全四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学生心理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教育与咨询、心育节活动等手段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监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其次,拓宽途径,课程改革多元选择。

国家课程方面,开齐开足全部学科,夯实文化功底。自新高考实施以来,在物理和历史方向的学科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凡满足开班条件的组合,尽量开班。不能满足开班条件的,实行走班。学校继续保留传统的音乐,美术,体育,舞蹈等专业特长班,外语除开设英语课程之外,还开设日语,法语小语种,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助其发展特长,多元成才。

地方课程方面,主要是围绕太和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充分利用革命烈士周吉可、太和镇烈士陵园、太和镇蚕桑文化、马门溪恐龙、太和镇现代农业产业等资源开发具有太和特色的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方面,激活教师特长,开发对联、朗诵、辩论、十字绣、篆刻、剪纸、设计制作、饮食健康等校本课程50多门,编订选修课校本教材30多本。其中,对联、篆刻、柔道3门课程已被评为重庆市精品选修课程。

当然,课程的实施离不开课程环境的支撑。近两年,我们克服资金困难,为学生创设场景式、体验式学习环境。建设了专门学科教室、活动教室,还有重庆市级综合实践课程基地,目前,正在规划建设课程展示中心,完善劳动教育实践中心。


第三,厚植情怀,优良作风代代传承。

太和中学有80年办学历史,一代代太中人接续奋斗,守正创新。我们不忘初心,以人为本。重点抓好三类人力:

党建赋能发展,让党员示范引领。支部建在年级,党旗竖在课堂。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发光,党员干部在管理岗位上带头。

挖掘优师作用,让老教师传家。每年教师节举行别开生面的庆祝仪式,每年为退休老教师举行欢送会,整理、讲述在太和中学长期奉献的老教师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收藏保存他们的备课、听课笔记、公开课视频,将其作为珍贵的传家宝,收入校史室,感染后来人。

培育年轻团队,让名优教师领跑。建设学习型组织,开展校本研修。分层培养,分类培训,发挥名师优师的领航示范作用,成立“杨中贤语文工作坊”“王灵琳科技工作室”等校级工作室,让教师抱团发展。


第四,多方协同,聚合学校发展资源。

紧跟时代发展,优化智慧教育环境。配置校园门禁系统,智慧食堂系统等硬件。深化教学与技术融合,在合川“区域化推进基于大数据应用的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加快推动智慧教育精准教学云平台建设和使用,提升师生智慧教与学的能力,纵深推进评价改革。

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成立家长学校,建设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委会,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校共育课程、成立家校协同中心、成立家长志愿服务队等方式密切家校联系。每学期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进校日活动,家长进课堂、进办公室、进食堂、进学生宿舍。家长监考、家长志愿者参与周末留校生管理、家庭教育培训等活动也经常安排。发挥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教育教学资源优势,打通资源、管理、家校的壁垒。


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会长张广义:厚植校园文化,潜心立德树人。学校校园每一寸都积淀着育人文化,您作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个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有哪些“秘决”?

合川太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蒋志容:首先,要做好文化建设的价值选择。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漫长过程,是一个外化与内化不断循环交替,最终实现内化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取舍的过程。太和中学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打造以“和”为核心的和文化,以和而大同,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为核心追求,培育有真情、有真知、有真能、做真人的“四真”学子和“四有”好教师。


其次,要确立校园文化精神的内涵。这种精神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我校确立了“和正和达、至善至真”的校训,凝练了“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学校精神,厚植了“和乐融融、各美其美”的校风,弘扬了“和诚儒雅、诲尔谆谆”的教风,浓厚了“和敏养慧、励志笃行”的学风,在太中,一训三风不仅是理念认同,更是行为规范,力求人人、时时、处处践行和落实。


第三,落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推进这个系统工程的第一步,是确立总体建设思路,即以服务人才培养为目的,以建立全员参与的“和文化”践行机制为重点,营造浓郁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为依托,以完善和谐制度为保障,增强“和文化”的渗透力、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为太中建设、改革、发展提供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其次,实施具体建设内容,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文化形态的层面全面推进。在物质文化层面,打造和美校园,营造和睦氛围,力求让一墙一树都会“说话”,润物细无声。在精神文化层面,追求包容理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在行为文化层面,建立“和文化”践行机制,团结协作,精益求精,把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制度文化层面,将互帮互助、感召引领、正向激励的理念融入各项制度建设之中。最后,我们强化组织实施保障,搭建文化建设平台,通过不断开展各类师生活动,用活动作载体,春风化雨,以文化人。比如,学校工会组织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教职工读书活动、教职工篮球赛、三八节活动、重阳节活动等,年级工会小组开展师生素质拓展、搓汤圆包饺子、打糍粑杀年猪等活动,建设美好太中大家庭。(杜兴伟 郑小庆/制作)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