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社会经济>媒体聚焦>

梁平: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为乡村振兴培育“新农人”

发布时间:2023-07-10 17:14:25  |  来源:重庆日报  |  作者:匡丽娜 张凌漪  |  责任编辑:唐浩哲

随着一阵螺旋桨的嗡鸣声,载着80斤肥料的无人机迅速掠过众人头顶,轻盈地穿梭在稻田上空,均匀地洒下肥料。


近日,重庆市长寿区双龙镇连片的稻田边,重庆梁平职业教育中心(以下简称梁平职教中心)高三学生王洪林和文涛正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为稻田施肥。


“过去稻田施肥全部靠人工,效率低,还要长时间待在烈日下,很辛苦。”王洪林说,“我们用无人机作业,效率大幅提高。昨天一天我就施肥400多亩,挣了800元呢!”


不仅是王洪林和文涛,今年暑假,梁平职教中心田中秧智慧农业产业学院农机应用与维修专业的10多名学生,在该校教师的带领下,在双龙镇参加社会化托管服务。


“把专业建在园区里、企业中,既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又助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举多得。”梁平职教中心校长乐发明称,近年来,学校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方式,通过组建集团、融入联合体、共同体建设等形式,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校园面积也从最初的50亩扩大到如今的170亩,在校生人数翻了一番,达到6000多人,学生从被“瞧不起”,到“找到自信”。


“我们找到了一条中职学校发展的新路。”乐发明说。


引进来

建立校企协作联盟,年产值突破5亿元

梁平职教中心树德工业互联网装备制造产业学院(以下简称树德学院)的实训室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们在兼职教师徐广均的指导下,专心致志地组装着全国工业互联网预测性维护技能大赛教学设备。


徐广均说:“对学生来讲,完成这批装置的生产任务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能在实际操作中系统地学习仪器仪表使用、电路安装与调试、故障排除等技能,专业技能得到快速提升。”


作为梁平职教中心兼职教师,徐广均还有另一个身份——重庆树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工程部经理。树德学院便是他所在的公司与梁平职教中心联合创办的。


该校电子专业教研组组长牟能发对此深有感触。他说,过去,学校教学设备落后,专业课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人才培养存在供需脱节现象,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迭代升级较快的电子专业中尤为突出。


2016年,梁平职教中心与重庆树德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引进全国工业互联网预测性维护技能大赛设备制造生产线,设立产业学院。该企业派出多名技术骨干常驻学校,手把手进行教学。


“这批教学设备已经被其他学校采购了。”牟能发说,一方面,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破解了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解决了场地和技能人才不足等问题,双方实现了“共赢”。今年1-5月,该生产线就创造产值近400万元。


“学校和企业通过建立产教办学联盟来进行深度融合,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帮助他们打开了就业门路。”徐广均称,“目前,该专业学生就业率基本达到100%。”


徐广均介绍,树德学院成立7年来,为工业互联网、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等行业企业输送了1000余名技术技能人才。


实现校企合作的,不仅仅是树德学院。2015年,梁平职教中心与当地美容美发行业龙头精匠美容美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办了精匠美业产业学院,采取前店后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参与实践。


该校还与亨通汽修厂合作,共办“校中厂”,将“车间变课堂”,让学生在校内就能熟悉各种车型的维修,获得实操机会。


截至目前,梁平职教中心已与10余家知名企业合作,创新共建覆盖外包生产服务、产业学院、校中厂、前店后校等在内的多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每年孵化各类人才1500余名,年产值突破5亿元。


走出去

把学校办到产业基地,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在石柱县桥头镇万企兴万村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以下简称万企兴万村学院)的中餐服务实操实训室内,身着统一服装的学生们正对菜品上桌的各个环节进行反复练习。他们是梁平职教中心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


“万企兴万村学院给我们帮大忙了。”桥头镇负责人称,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增各类企业40余家,但桥头本地常住人口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企业的用工很成问题。


“曾经有企业尝试对外发布招聘广告,可由于位置偏远,尽管开出的工资比市场价高出1/3,但还是没人愿意来。”该负责人说。


去年,梁平职教中心与桥头镇、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陶然居等联合开办了万企兴万村学院,开设智慧农业、旅游服务、直播电商三个特色班和一个桥头土家山寨菜品创新工作室,常年在校学生200人左右。


“我们采取‘闲时教学、忙时上班’的培养模式。”万企兴万村学院负责人蔡波说,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了技能,就能立即到村里的民宿里“现炒现卖”。


“我想象中的乡村旅游就是看看自然风光,吃点农家菜。但来到桥头镇,才发现原来乡村旅游也能有很多花样,长见识了。”学生李永康说,特别是站在景点现场写解说词,跟平时在网上查资料完全不一样,“有真实感受,写得更生动。”


近年来,为做好产教融合,梁平职教中心在办学方式、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作出了尝试。


梁平职教中心党委书记黄图伦称,近年来,学校针对梁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功率半导体封测与应用、5G射频技术、智能家居等区内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了学校专业设置。例如,新增了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服务机器人装配与维护等10个专业。所开专业与区内产业匹配度超过90%。目前,该校共设立了9个专业大类17个专业。


今年秋季,该校还将增设预制菜产业学院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专业,首批招收50名学生,为梁平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培养专业人才,贡献职教力量。


不仅如此,为配合专业建设,该校在全国首创校企人员互派、互聘,所获企业报酬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的科技特派员制度。目前,学校已有100余名教师被区科技局认定为“教师+师傅”的高素质科技特派员。


强引擎

用科技赋能,为乡村振兴培育“新农人”

梁平职教中心智慧农场教学基地里,该校田中秧智慧农业产业学院农机应用与维修专业高一学生杨鑫正在操作无人机,给农作物喷洒农药。


2020年,为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人才缺乏问题,培养能够扎根农村、懂现代农业的多能型、专业性、实用性人才,梁平职教中心与全国劳模、重庆田中秧农业科技股份合作社蒋丽英团队共建田中秧智慧农业产业学院农机应用与维修专业。


“最初听到‘农机应用与维修专业’时,爸妈并不同意我来学,他们觉得自己当了一辈子农民,希望我读了书以后能走出乡村。”杨鑫说。


“跟杨鑫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读这个专业。首届招生时,临近开学了才只有8个学生报名。”梁平职教中心副校长何豹回忆,“后来,我们在全校开宣讲会,告诉学生和家长们,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更多更好的‘新农人’,和大家心目中的传统农民不一样。就这样,我们才勉强招到了43名学生。”


“我们要让娃娃们知道,在农村也能有一番作为。”田中秧智慧农业产业学院骨干教师李世飞把课堂搬到田间。站在田坎边,他轻推摇杆,无人机飞起来了!点击手机软件,除草机器人列队……看着“农机秀”,学生们眼睛都亮了。


蒋丽英介绍,农机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行“师傅+学徒”“1/3理论+2/3实训”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除了传统专业核心课程外,还包括无人机操作、太空蔬菜种植等课程。


与此同时,学院还开展了农田托管社会化服务,对解决“空心村”和乡村振兴人才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路径。


近年来,该校先后在四川仪陇县马鞍镇托管了2000亩高质量标准化农田,在川陕冀渝社会化托管服务达60余万亩,实现水稻亩均增产60到75公斤,带动上千户农户增收致富。


在第一届学生的示范带动下,该校农机应用与维修专业2021年招收了109名学生,2022年更是增长到168名。


正在西安托管基地实训的高二学生蒋明礼是班上的技术能手,他兴奋地说,自己最多的时候一天直播了930多亩水稻,按照每亩4元的市场价,一天就挣了3000多元。蒋明礼说:“接下来,我准备先考大学,读完大学以后再回到乡村,成为一名‘新农人’,继续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匡丽娜 张凌漪)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