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恩阳区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贯穿统战工作始终,以“党建+统战”的工作模式,积极组织非公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乡贤等探索基层统战工作在推动乡村振兴新模式,努力推动党建工作与统战工作共融互促、同频共振,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过去我们种地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村党支部引进民营企业带动发展,还做起了乡村旅游,现在收获的不止粮食蔬菜,还有精神享受呢。”走进巴中市恩阳区双胜镇芦笋产业园芦笋大棚内,居民尹华江扬了扬刚刚采摘的芦笋。
组织建在田园,夯实乡村振兴“定盘星”
恩阳区双胜镇红岩社区通过“党建+企业+循环农业”方式,建成600余亩芦笋产业园,同时与中华村、古楼垭村跨村成立联合党委,将“两委”党员干部、全体党员、驻村工作队党员、企业中党员职工全部纳入联合党支部,着力破解在产业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种植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难题,进而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规模和乡村经济发展。
“能够建成几千亩的农业园区,关键在于党组织的把脉定向,在于党员的带头示范,在于群众的积极参与。”双胜镇红岩社区党支部书记彭仕贵说。
恩阳区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建立镇级联合党委,跨村成立产业联合党组织、园区党小组,放大产业优势,推动产业发展向集约化、品质化、高效化转变;同时成立园区党员先锋队,设立园区党员先锋示范岗,园区党员网格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流转土地有租金,直接在家门口务工就可获得报酬,既可以照顾老人,又可以照看小孩,多好的事。”双胜镇红岩社区居民杨可才高兴地说。
园区联合党组织发挥统战优势,组织党外人士积极参与“1+3”议事体系,即一项协商议事机制,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园区重难点问题;围绕园区“发展什么”、村企“需要什么”、群众“如何致富”,制定服务清单、协同联动、发展规划“三项制度”,不断提升党组织服务的精细化、实效性。
目前恩阳区已成立镇级联合党委5个,跨村成立联合党组织17个,产业党支部9个,园区党小组12个,成立党员先锋队4支。
人才聚在田园,增强乡村振兴“动力源”
“经过考察,下苏村土壤、地质、水源等条件非常适合发展优质粮油,我开始最担心的还是技术问题,项目真正落地后,村党支部对我的支持很大,不仅解决了技术问题,连育秧、烘干、销路都解决了。”尹家镇下苏村新乡贤人士张贤昌一边看着驶出基地发往成都的装满优质粮油的车队一边说。
尹家镇地处恩阳区“边缘”,地势平坦,农业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种养殖业,可是村里缺少带头人,产业发展不快。村党支部通过宣传发动,引导农村“四新群体”创办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也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
在园区技术服务上,党员始终当先锋。柳林镇海山村党委组织新乡贤王虎臣对农户开展水稻种植、鱼虾养殖技术培训;双胜镇红岩社区新乡贤尹建民经常帮助群众解决芦笋种植技术问题;尹家镇党委组建由党员任技术骨干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社会服务团队6支,专业人才35名,为优质粮油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今年来,恩阳区在产业园区实行“一园区、一专家、一团队”的人才服务机制,通过在园区成立人才驿站、建立红色农技师资库、组建科技特派团,为企业和农户开展技术培训服务,让人才聚在田园、技术用在田园,推动人才沉在基层、干在乡村。
为推动农业园区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恩阳区还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整合延长产业链条、引领产业发展中的骨干带动作用和“两新党组织”的资源优势,通过推行“国企+”模式、开展“两新联万村”活动,让更多的企业服务在田园。
资金用在田园,激活乡村振兴“加速器”
“这笔贷款太及时了,我准备再流转土地70亩,扩大规模”看到40万元的“圆梦贷”到账后,恩阳区渔溪镇川新村川明参种植大户吴兴财有了新的规划。
为破解村民无担保贷款难、贷款流程复杂,产业发展中资金短缺等问题,恩阳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大力推行“巴山红色贷”金融产品,推动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农村,助力村民致富增收、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联合党组织主动牵线搭桥,在产业园区建立“金融服务站”,促成银行和贷款对象按照市场原则,有序开展信用评定、贷款发放等借贷工作。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队员等组成“红色轻骑队”,广泛宣传“巴山红色贷”产品特点、适用对象、政策优惠,积极动员有资金需求的经营业主和农户主动申请贷款,发展壮大产业。
目前在产业园区已建立金融服务站7个,为24家专业合作社、4200余户村民发放贷款6.2亿元,切实为他们解决资金难题。(恩阳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