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社会经济>专题专栏>

用科技赋能“绿色矿山”

发布时间:2023-11-01 16:26:3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白雨

秋天的红叶,是大自然中最美丽的画卷之一。在秋风的吹拂下,红叶摇曳生姿,随着风的节奏跳动着,落在地上,落在湖面上,落在人们的头上,给人们带来一种深深的秋意。这就是位于福建省宁化县的宁化行洛坑钨矿有限公司。



宁化行洛坑钨矿成立于2004年,是福建省冶金(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权属企业厦门钨业建设的一座采选联合矿山,它既是目前福建省境内最大的钨矿,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可露天开采的钨矿山。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见证着行洛坑钨矿的发展之路:2013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示范矿山”称号;2014年,开发的“复杂难处理钨矿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0年,被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如何实现科技与绿色的和谐发展,这座高科技的绿色矿山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技术攻坚打造绿色高效开发范本


行洛坑钨矿拥有高达30万吨的三氧化钨储量,但其品位低,且黑、白钨共生,难选。实现低成本的高效开发是一个世界性的技术难题,为此,行洛坑钨矿秉持“科技、安全、环保、效益”的理念,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针对矿山资源条件,结合矿山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先后完成高压辊磨技改、预先抛废富集、重选工艺流程优化、降低尾矿品位等攻关项目,以创新求发展,建设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型矿山。


行洛坑钨矿不仅打造了一个安全整洁、工艺合理、高收率、低成本的黑白钨共生矿大型选矿厂,也形成了具有行洛坑特色的“四无”(无水玻璃、无石灰、无硫酸、无锅炉)选矿工艺。矿石处理量、选矿综合回收率等主要生产经营指标逐年提高,吨钨精矿生产成本、吨原矿处理成本均位居行业前列,开创了国内低品位复杂黑白钨资源绿色高效开发的范本。


“5G+智能”为绿色矿山建设赋能


公司联手移动、华为打造5G智慧矿山项目。通过5G远程挖掘机和电动无人矿卡的无缝对接,采矿人员正坐在室内操作平台进行远程矿石开采和装车作业。现阶段已完成矿区5G网络覆盖建设和设备数字化改造,实现了5G+动态建模的数据可视化管理、5G+设备协同采掘作业、5G+在线智能巡检等效果。



下阶段将在5G智慧矿山领域进行深耕,提升作业智能化水平,打造成省内乃至东南区域首个5G智慧矿山示范点,引领矿山经济走上数智化发展的新征程。


绿色发展引领企地和谐共生


为响应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宁化行洛坑积极探索共伴生资源、废石、尾砂、废水等综合循环利用,不断减少排废。


针对露天采矿容易产生扬尘的情况,行洛坑钨矿进行智能降尘改造,通过洒水管理平台与喷淋系统对接,实现联动,自动控制喷淋设备,根据监测情况,达到洒水条件时进行自动洒水作业。建立人工智能数据模型,根据实时天气预报信息与监测站的实时监测数据,经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形成控制指令,当满足条件时,下发洒水指令,洒水车按任务路线执行任务,做到合理分配,按需洒水,减少了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在选矿环节,采用密闭措施,安装除尘系统,使得粉尘得到有效控制;在工艺最末端,通过技改,实现了用微波烘干代替锅炉烘干、用电代替煤炭,以前每年约700吨的煤炭用量减为零,直接杜绝了煤气、废气的排放。



为守护宁化县的山清水秀,行洛坑钨矿还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对露天采场、排土场和尾矿库等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加大绿化、截流、沉淀等保护措施,合理安排多台阶排弃方式,保留最小作业面、留出最大复绿面,形成“表土堆存―废石压实―表土覆盖―地面平整―复绿复垦”的科学作业流程,每年种植马尾松、杉树、象草等植物,排土场累计复绿超210亩,矿山上随处可见绿草如茵、鸽群飞舞。


肩负绿色发展社会责任的行洛坑钨矿,始终在环保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推动企业与周边村镇的和谐共融,走出一条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真正做到了“为经济发展加力,为绿水青山添彩”。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