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国际合作>创新园区>

恩阳区新阶人士马宗平:创业失败重拾信心,终成脱贫榜样

发布时间:2023-11-22 20:04: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唐浩哲

走进四川巴中市恩阳区群乐镇宗平种养殖场,500余亩的土地上,一片片果树林、一个个蔬菜大棚以及那泛着凌凌波光的鱼塘慢慢进入眼前。这是群乐镇新河社区村民马宗平奋斗4年多的结果,也见证了马宗平从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变身”为“四川脱贫榜样”的奋斗历程。


“你们快尝尝这个硬柿子,这是我专门买来考察、品尝的。”在招呼妻子端来一盘切好的柿子后,今年50岁的马宗平在介绍盘中有些不同寻常的柿子。或许是长年在地中劳作的原因,马宗平看起来有些黝黑。


原来,马宗平看到村中山地中有些荒废的土地,便决定在这些土地上种上柿子树,经过多方考察,原产地在日本的日本甜柿进入马宗平眼中。“不仅是口感也好,还是对土地的适应也好,日本甜柿的市场前景都不错。到时我们还可以在载种好树苗后,让附近村民进行管理。既能解决土地荒废的问题,也能实现村民增收。”谈起产业发展这些事,马宗平很是健谈,规划、实地考察、种植技术等说得头头是道。但如果不是在经历两次创业失败后,马宗平再次卷土重来,或许今天的他还是一个贫困户。


年少辍学远走他乡干苦力,回乡创业却两次失败

在马宗平4岁左右的时候,他的父母均已去世。家境贫寒的马宗平甚至连5角钱的学费都交不起。后来勉强读到初中,为了生计,他只得辍学去打工。马宗平说,不管多辛苦的活他都干,因为只有挣到钱才能糊口。他既在西安挖过煤,还跑到新疆挖石头、去西藏当过瓦工。虽然辛苦,但马宗平为了生存、为了家庭只得一直干。


毕竟挣的都是用汗水、用体力换来的辛苦钱,总有累的一天。虽然后来在西藏做工收入还可以,但在有了一些积蓄后,马宗平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回到了村中,决定不再奔波,而是自己创业。


说干就干!2011年,经过筹划,马宗平决定创业,搞养殖业,但事情一开始就不怎么顺利。“那时村里不兴搞土地流转之类的,庄稼人都把土地看得很紧,我只有一家一家去游说,最后终于租到十来亩土地。”土地问题解决了,接下来马宗平开始建鱼塘、养鸡鸭。可由于村民们对规模性的养殖认识不深,因此对于马宗平的创业并不看好。“甚至有些人说,最后我干不出个啥,只要赔钱了就会跑。”对此,马宗平苦笑不已。


尽管很少有人支持,但马宗平还是准备大展拳脚。然而单单一年的时间,马宗平的一腔热情就被现实浇灭。“因为我不懂技术,对网上信息和资讯也不灵通。结果亏了10来万。”


2012年下半年,不愿背负债务、让家人陷入困顿的马宗平决定再次创业搞养殖。可这一次却又历史重演。“我文化低,有些技术指导书看了也理解不透彻,且周围也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没想到最后因为防疫不到位,3000多只鸡鸭一夜之间死了2000多只。”两次创业失败不仅让马宗平背上了近30万元的债务,也彻底打击到了马宗平创业的信心和雄心,“当时心里想还是去打工,挣个辛苦钱算了,准备安分下来,创业真不容易。”


负债累累成为贫困户,不等不靠再搞种养殖喜脱贫

此时,马宗平家的日子一落千丈。“家里两个娃儿读书没有钱,只有去借;住的石棉瓦房是外面大太阳,屋内小太阳,外面下大雨,屋里落小雨。说句难听点的话,都穷到盐都买不起的地步。”谈及那时的生活,马宗平大呼不是一般的心酸。


2014年,因两个子女上学、缺乏种养殖技术等原因,马宗平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在马宗平心中,第一反应却是感到心里不好受。“贫困户就是国家照顾的对象,说实话也不是什么体面事,但我们家当时的情况的确也只能当个贫困户。”既然被评为贫困户,那最终还是要实现脱贫的。为此,村中的第一书记和相关干部们积极给马宗平做工作,希望他再次把产业发展起来。可早已失去创业信心且没钱的马宗平只想出去打工,把欠债还清,过个平平淡淡的日子。


“那段时间第一书记和干部们一直来给我们做工作,要我们好好搞产业,不仅带我们去发展好的产业大户那里去参观、学习、培训,还经常讲惠民政策、扶贫政策,一直鼓励我们再搞种养殖。”马宗平笑着说,在村干部苦口婆心地劝说下,他的头脑“热”了起来。不愿再重蹈覆辙的马宗平在总结过去的失败教训后,明白必须要找准行业、学好技术、摸懂市场,才能将产业做大做强。


在注册成立了宗平种养殖场后,马宗平通过考察市场、走访学习,积极参加恩阳区举办的种养殖技术培训,及与村两委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充分交流,他决定租赁土地建大棚,重点发展大棚蔬菜。但没钱发展什么都是白搭,于是马宗平以产业周转金借贷、办理小额扶贫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几经努力,马宗平最终成功流转土地近300亩,宗平种养殖场开始步入正轨,而他也日夜在土地上进行劳作。


“这次搞种养殖,村上派驻了技术人员对我发展种养殖进行指导,有啥不懂的,我都可以第一时间进行请教,再也不担心没技术了,干起来更有劲。”与此同时,为扩大销售市场,马宗平到巴城的各蔬菜批发市场进行推介。在逐步打开了城西市场等各大农贸市场和超市的销售市场后,宗平种养殖场有了起色。然而,就在那时,一场考验再次来袭。


2016年7月,一场大风吹翻了40个大棚,蔬菜被大风和暴雨冲毁过半。这一次,马宗平没有被击垮,马上投入灾后自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爬起来!”经过深思熟虑,马宗平认为发展种植养殖业既不能盲目跟风,更忌只发展单一品种,因为风险太大。于是,他又建成80亩鱼塘、种植100余亩沃柑,并建成农家乐。日夜的辛劳没有白费,在这一年,马宗平家不仅顺利脱贫,还住进了新居。


成为脱贫榜样,助力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我们自己脱了贫,也希望村中其他贫困户早日脱贫。”怀揣着这一想法,马宗平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不仅义务为新河社区的其他贫困户提供种养殖信息和销售渠道,提供种苗、技术等服务,还给自己定了“两个凡是”的规矩,凡是贫困户优先到园区务工,凡是贫困户的土地优先租用流转。而今,宗平种养殖场就有10名左右的贫困户在园区务工,年增收近万元。同时,以产业周转金借贷等方式招收了6名贫困户入股,年终为这些贫困户分得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红利。


“我在宗平种养殖场干了4年多,每天干的活很轻松,一个月能拿上1000多。再加上每年的土地流转费,收入和以前比多多了。”在2013年被评为贫困户的村民陈礼秀说,在宗平种养殖场干了这么多年,只希望马宗平把养殖场搞得越有越好,因为只有搞得好,她才有工资可拿,生活质量才能提高。


如今,宗平种养殖场已把产业规模扩大到500余亩,发展项目由蔬菜种植扩展到蔬菜、沃柑、春见等种植、销售和水产养殖、农家乐经营,仅鱼塘和蔬菜种植2个项目年纯利润收入就可达近20万元。马宗平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典范,更成为首届“四川脱贫榜样”获得者之一。


谈及自己从创业失败到成为贫困户,从贫困户再次创业成功脱贫并成为种养殖大户,马宗平说,他一路都在起起落落中前行,但不等不靠,立志脱贫让他在政策帮扶下,改变了自家贫困落后的面貌。而今他不仅要将自家的种养殖场越办越好,早日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发展,还要起好带头作用,带动好身边贫困户,助力他们实现脱贫增收。(恩阳区委统战部供稿)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