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重庆万盛,因矿设区、一煤独大。近年来,深感环境之痛的万盛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城市涅槃变革,迎来由“黑”变“绿”的生态逆转。
当前,万盛经开区生产供给稳步增加、产业发展蹄急步稳,“全域旅游活力万盛”特色品牌不断擦亮、百姓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在煤炭采掘产业“彻底清零”的情况下,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72亿元、增长6.8%,连续2个季度增速提升并进位,增速排位再创新高。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税收增速等5个指标排全市A档。
10月30日,在陕西省铜川市召开的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上,万盛经开区作为代表交流发言,分享万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经验,展示万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成效。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1+3”主导产业加速领跑
如何因地制宜走好转型路?万盛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为地区的转型发展给出了答案。
在福耀玻璃集团(重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能防晒的镀膜热反向玻璃、能在透明与不透明间切换的调光玻璃、能自动加热去雾除霜的夹丝玻璃……各种类型的玻璃应有尽有。
作为万盛经开区老牌玻璃企业,福耀玻璃已在此扎根21年,见证着万盛产业转型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是万盛工业转型发展的开端。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聚焦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坚持发展为要,加速建设“工业强区”,锚定“千亿工业”目标不动摇,扎实开展万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实施制造业倍增计划,因地制宜大力打造以新能源(储能)产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1+3”主导产业。
(惠伦晶体<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新型高基频超小型频率元器件项目生产车间 图/王泸州)
目前,万盛经开区抓纲带目、赛马争先,通过挖存量、扩增量、抓变量、提质量,加快促进势能变动能、优势变胜势,推动万盛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立足市级高新区创建,加快构建“一区两工程三中心N平台”创新平台体系,建成创新平台87个,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4家、科技型企业640家、高新技术企业62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40%。
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精准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大力提升全流程服务质效,进一步压缩一般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和一般工业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加快项目审批落地减流程、提速办;实施“一人一企”定向服务专员专项行动,健全涉企问题闭环处理机制,为企业经营壮大优服务、解难题。同时主要领导还带队赴江西、广东等地,围绕新材料等产业,开展实地走访,对接洽谈项目,坚持“对上抓争取、对外抓招引、对内抓落地”工作思路,聚焦“深度、速度、力度”精准发力,助力产业集群式发展。
不仅如此,近两年,万盛经开区加强开放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与泸州、邛崃等地签订合作协议20余份,围绕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入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共赢发展。
“今年,我们‘1+3’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85亿元,拉动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18.31亿元、增长9%,贡献率达84.8%,充分发挥引擎作用。”万盛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聚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万盛已建成工业园区达10平方公里,集聚了西卡德高、东方希望、福耀玻璃、耀皮玻璃、珠海冠宇、惠伦晶体、多普泰制药等一大批优势骨干企业,多点支撑、多极增长、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已具雏形。
开展旅游“三次创业” 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在重庆“最美山城步道”——黑山八角健身步道,8公里的健身绿道以“点-线-网”为脉络,将景区景点、健身基地、度假小区串联成网,在美如画的山中曲折蜿蜒。
地处喀斯特地貌的万盛经开区,拥有石林、溶洞、峡谷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利用优质资源,万盛经开区打造出黑山谷、万盛石林等多个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形成万盛旅游新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坚定不移将旅游业作为万盛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先后经历了两次创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华丽转变,凝心聚力打造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试点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一块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三次创业’,意味着万盛旅游站在了新起点、迎来了新机遇,通过对旅游业的全方位重塑、系统性再造,切实将万盛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市场胜势,推动万盛旅游产业规模攀升、地位晋升、名气提升、能级跃升。”万盛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次创业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接待游客超过33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20万人次以上,景区入园人次达到500万,游客人均消费高于1000元,文体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3%;到2030年,接待游客超过40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50万人次以上,景区入园人次达到800万,游客人均消费高于1500元,文体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5%。
围绕该目标,该区坚持“项目化”引领,找准特色和优势,谋准、谋深、谋实一批牵引性强、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推出旅游新场景,新建一批拳头景区、提质一批核心景区、塑造一批重点景区,打造全区核心旅游产品矩阵。
同步,万盛经开区坚持“融合化”路径,以“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推动旅游与文化、工业、体育、乡村振兴、大健康、商贸和教育等深度融合,让万盛成为游客心中“有风的地方”。
目前,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万盛经开区正围绕“旅游产品高质量、旅游业态高质量、旅游品牌高质量、旅游城市高质量”,加快将万盛建设为“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景城一体”的全国知名旅游城市,奋力推动建设文化强区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不断扩大“全域旅游活力万盛”品牌影响力。
坚持生态优先 推动城乡面貌展现“新颜值”
20年前,一提起万盛,人们会马上想到一个词:煤城。最高峰时,煤炭产业产值占万盛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产煤量达重庆总产量的一半。黑色的煤、灰色的厂房、随处可见的煤灰——以至于有人戏称万盛为“光灰城市”。
如今,再到万盛,“煤城”已然蝶变升级,展现出绿色发展新姿。
坚持生态优先,凝心聚力抓治理。近年来,着眼生态环境治理,万盛经开区创新机制,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心,统筹推进转型发展工作。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组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深入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
同时,将综合治理与城市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在沉陷影响较重地区开展生态修复,积极探索碳汇交易;在影响较轻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在沉陷稳定地区布局产业园区,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有效实现了“边治理、边改造、边提升”。
(产业园区承载力日益提升 图/尹南源)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累计建成绿色矿山10个,造林育林24.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8.2%,有效治理水土流失57.3平方公里,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明显遏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位居全市前列。加快推动绿色城市建设,新建城市公园46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6%,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宜居、绿色示范村庄占比达56%,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市级园林城市。
扎实改善民生福祉 聚力打造“幸福宜居新城”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走好转型发展之路,万盛经开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统筹推进采煤沉陷区受损农房搬迁、棚户区改造,通过政府支持一点、企业负担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方式,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套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累计新建、改造房屋面积260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约1800套,让8万困难群众住上安全新房子、过上舒适好日子。
(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南桐花园 图/曹永龙)
万盛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近年来累计办理民生实事1600余件,不断提高城乡公共交通便利化水平、生活垃圾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水平,有效实现光纤、天然气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五大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保障网络不断织密。
同时,强化产业帮扶,充分发挥示范村、龙头企业等引领作用,兑现就业创业补贴,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3289人实现就近就业。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现“户分类、村集中、镇转运、区处理”垃圾处理常态化运行。积极发展富民产业,依托当地丰富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帮助群众就业增收,旅游收入占群众年收入近30%,广大群众成为万盛转型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目前,这座重新吐绿的老工业城市,正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锚定“一城三区一地”的目标定位,聚力建设“1+3”产业集群,开展旅游“三次创业”,咬定目标不放松,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切实把每一项“任务清单”变成“成效清单”。
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接下来,万盛将进一步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继续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通过“1+3”主导产业的加速领跑,努力建设渝南黔北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工业创新发展高地,助力万盛“一城三区一地”打造,努力为全市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以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全力交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高分报表。(王静 王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