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社会经济>乡村振兴>

寻乌县丹溪乡:特色产业竞相发展,乡村振兴步履铿锵

发布时间:2023-12-14 09:40:4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白雨

丹溪乡,一个名字就让人心生清新的地方,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东南端,离县城60多公里,是江西的南大门,也是寻乌县与广东的对接最多的乡镇。丹溪乡气候温暖湿润,昼夜温差大,造就了大片生态沃土,草肥水甘,物产富饶,资源独特。这里不仅生态环境清新秀美,特色产业也是竞相发展。近年来,丹溪乡立足本地优质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依托丹溪乡线上线下交易集散中心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办结对共建帮扶等平台,打造丹溪乡服装加工产业园、岑峰窖酒、丹溪天紫等一批特色产业品牌,描绘出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壮丽画卷。


丹溪乡圩镇全貌


选准一批特色产业。丹溪乡党委、政府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条“一乡多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一是抓谋划。编制乡村两级产业规划,明确具体产业布局、规模、重点项目、扶持措施等,因村因户制宜发展本土特色产业。二是善挖掘。用好本地优势资源,大力挖掘壮大特色产业。如,结合丹溪种植茶叶有三百多年历史,大力发展丹溪绿茶;根据丹溪群众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酿酒传统,大力发展酿酒产业;依托土层深厚、肥沃,具有种植水稻的优越生态条件优势,发展水稻种植。同时还结合实际发展了红薯、小水电、石板材等产业。三是重扶持。在乡党委政府扶持下,为清溪茶叶加工厂购置了周边乡镇最先进的茶叶生产加工设备,扶持建设了红薯干生产线、百香果干生产线、制衣厂房、农产品交易中心、竹制品加工厂、榨油厂等,全乡农产品正不断趋向三产融合发展。


完善一套发展机制。完善的机制是助推产业发展的关键,丹溪乡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发展机制。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丹溪乡党委成功探索“党建引领,乡村共富”新模式,将“党建链”嵌入“产业链”,实现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互融互促。聚焦制衣、茶叶、红薯、酿酒等主导产业,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党员+农户”工作机制,通过党支部领办帮办、合作社(企业)运作、党员带动的方式,推动各类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全乡种植茶叶超3000亩,年产量超12万斤;种植红薯8千余亩,年产量120万斤;开办制衣加工厂(家庭式作坊)近300家,年出产衣裤超400万件。二是坚持长短结合。以帮助农户增收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模式,在产业发展上打好组合拳,解决了产业发展的长期效益和农户增收的短期需求间的矛盾。如,在发展制衣、柑橘、茶叶、石板材等长远产业的基础上,还发展了红薯、百香果、灵芝等短平快产业,实现产业结构更加完整,群众长久增收。三是坚持联动发展。通过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社会参与的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利益联结、农旅联动、人才联育、村企联办、组织联建”的“五联”机制,助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增值收益,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比如丹溪村通过土地和资金入股制衣产业集聚区,每年可获得4万多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各种机制的有效运行,让丹溪的产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丹溪乡茶叶基地


培育一支人才队伍。依托“两新”党组织、乡贤馆等载体,写好“引才、育才、用才”文章,壮大人才队伍,激发人才活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智力支撑。一是引进返乡人才。实施“人才回归”“乡贤回归”工程,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仅2023年,就有35人回乡创办制衣厂(作坊)。二是培育本土人才。立足实际,加强本土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民间能工巧匠、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农业致富带头人、种植养殖能手等类型的乡土人才125人,打造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善经营的“三农”工作队伍。三是用好留好人才。结合各类人才的特性,分类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针对返乡创业人员,在立项、土地、信贷和厂房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解决好返乡创业人员在项目落地、资金筹措、招工等方面的难题。对于本土人才,充分结合他们技术、专业、经验等优势,推荐进入村“两委”、创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从事农村电商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建好一批发展平台。丹溪乡着力打造产业发展优质平台。一是完善服务平台。成立了丹溪服装行业协会,利用行业协会作用,强化协会会员、政府及其他相关行业之间的沟通联系,促进丹溪服装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服务。同时,还成立了丹溪制衣行业商会党支部、长意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两个“两新”组织党组织,通过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有效促进制衣产业和其他农产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引进经营主体。为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全乡共引进经营主体40余个。如:引进的种粮大户何志淮,其本人在广东长期从事农业相关领域,有丰富的粮食作物种植、加工、销售经验,乡党委将集散中心、育秧中心承包给他,并协助其创立了江西长意粮农业有限公司,并引进现代化农机,助力粮食生产。三是推进农业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总面积4000余平方米的农特产品线上线下交易集散中心,建立起产供销一体化链条。筹集资金300多万元,新建可容纳1000余个制衣工位的制衣产业集聚区,把丹溪小而散的制衣作坊进行资源整合,制衣产业活力不断增加。

丹溪乡有机水稻基地


打造一批特色品牌。丹溪乡始终将品牌创建作为助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一批叫得响、有特色、评价高的特色产业品牌。一是突出本土特色。依托丹溪本土特色,促进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擦亮丹溪“茶叶之乡”“红薯之乡”“石板材之乡”“服装加工之乡”“稻米之乡”等品牌。二是突出绿色赋能。发挥良好生态环境优势,成功培育有机大米、生态茶叶、富硒红薯等特色农产品,实现生态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三是突出示范带动。大力扶持清溪天紫茶厂发展壮大,常态化举办茶文化节、电商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做响“丹溪天紫”农特产品品牌。按照“擦亮生态牌,做强绿产业,唱响文旅经”的思路,推动岑峰酒寨成功创建江西省3A乡村旅游点,积极申报森林康养基地,不断丰富“岑峰客家韵”品牌内涵。加快推进高峰村橘乡情蜜桔基地建设,以建设5公里果园观光路、搭建森林步道、建设民宿等为基础,将基地建设成“自然+生产+休闲+康养+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子。(/图 刘秉光)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