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创新教育>教育研究>

教育数字化同频共振 川仪校打造智慧校园“移动互联”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3-12-17 22:27: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钱华军  |  责任编辑:唐浩哲

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大力推进,学校正在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姿态迎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


四川仪表工业学校(以下简称川仪校)在实现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跨越过程中,着眼于应用,通过各类系统快速持续的迭代和升级,并不断地同周边系统进行融合,以用户为核心构建个性化的应用环境,形成轻应用、微服务、快速迭代、协同演进的发展方式,重点关注“用户体验”和“用户服务”,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积极构建“智慧校园生态圈”。


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

布局构建移动互联新生态体系

教育现代化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强力支撑。川仪校以“数据基础,业务驱动,技术引领,融合协作,创新应用”为目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物联网等新技术,积极探索“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构建“移动互联网+”智慧管理和服务新生态,使“一机(手机)在手,玩转校园”成为现实。


学校以建设“智慧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三大校园为抓手,以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手机端门户为载体,采用松耦合、嵌入集成、统一认证的方式,为全校师生用户提供了智慧管理和服务的共享平台,构建了“一平台三系统”管理服务模式,在“移动互联”技术的加持下,极大地满足了师生对管理和服务方便快捷的需求。“一平台”即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手机端门户“掌上校园”,“三系统”即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绿色校园能耗管控系统、平安校园智能门禁管理系统。


聚合大平台微服务

打造智慧校园内生驱动力

构建智慧校园基础平台,提升信息化综合支撑和保障能力。“掌上校园”建立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的智慧校园移动信息门户,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理念指导设计思路,实现“少绑定、多业务、多服务”,全面、深度地整合各种信息化应用,更加人性化地服务于“全体师生”,建设真正意义的“智慧校园生态圈”。

学生请假审批和宿舍考勤数据同步


“掌上校园”平台建设着眼于校内资源整合、应用覆盖,整合跨系统功能,打通线上学生请假销假和门禁系统人脸识别自动放行数据链,实现课堂和宿舍考勤数据同步,提供了高效快捷的管理模式,真正实现“让师生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体现了“打通数据最后一公里”的建设理念。


利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学校智慧校园一卡通以云平台运营管理为基础,以水电控制和消费物联网设备为采集前端,打通与学校数据中心平台数据链,同步学校人员基础数据,实现新生校园虚拟卡入学即开通,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校园内所有消费、热水、空调电充值消费实现移动端全自助,人脸识别和二维码成为消费主流模式,学生再也不用为办卡而烦恼。

虚拟卡和智能水电功能


学校积极开展碳达峰能耗管控试点工作,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与校园能耗管理相结合,打造多场景融合的能耗管理平台,通过对仪尚楼建筑内设施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实现建筑用能可监测、可调节、可查询。利用温湿度传感器、智慧空开等智能设备,将建筑内产生的能耗数据汇总至平台进行实时可视化的展示,通过远程控制,对建筑内智能终端设备精细化的管控,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实时掌握建筑能耗情况。

能耗管控可视化平台


移动端能耗远程监测和控制


如何“把好门”科学精准高效做好进出人员管控是做好平安校园的第一道关口。在平安校园建设中,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出入口进出人员的管理,采用校内人员权限自助申请和移动访客预约,解决校园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


新生入校即开通“掌上校园”,登陆后采集人脸上传,门禁系统授权后即可拥有门禁进出权限,并打通学生请假数据链,受学生请假外出时段控制门禁通行权限。来访人员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号,可以提前进行移动预约,将来访信息、时间、被访人等保留到系统的访客单上面,待被访人审核后获得相应时段门禁通行权限,访客可凭借到访车牌、人脸识别等方式进入校园以及授权的门禁通行,人员通行数据会实时上传到智能门禁管理系统中方便人员管理、数据查询和追溯。

智能门禁系统平台


覆盖全校近万名师生

夯实智慧校园生态圈数字底座

创新融合“移动互联”应用,突出“用户体验”和“用户服务”,让“移动互联”应用真正助力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方便师生,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川仪校的“移动互联”应用已经覆盖全校8000名师生,成为全校师生每天必须打卡的应用。学生全部实行线上请假,每年节省纸质请假条6万余张,节约经费3万元。


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投入后减少管理人员2人,每年节约人力成本近20万元。通过能耗感知,监测师生用户用电能耗情况,了解办公和实训场地不同时段用电量,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为下一步能耗优化和节能减排打下基础。智能门禁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智能化的管理减少了门岗繁杂的工作量,减轻了门岗管理的压力,受到了保卫部门和门岗管理人员的一致好评。


在“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跨越建设过程中,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建设规划,也要做好应用落地,解决实际问题和需求。川仪校不断创新融合“互联网+”,跨系统融合应用,以“用户为核心”,“服务为至上”构建个性化的应用场景,形成轻应用、微服务、快速迭代、协同演进的发展方式,重点关注“用户体验”和“用户服务”,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积极构建“智慧校园生态圈”,打通“智慧校园最后一公里”。(钱华军)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