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点关注>高端访谈>

谁在画桂林——丁杰

发布时间:2024-01-02 15:15: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白雨


春看濛濛细雨,烟锁漓江;夏有浓碧沉沉,霭霭停云;秋舟缓行江上,维艄听禽;冬日霜风萧瑟,白鹭眠沙。桂林的美,在于步步皆景,在于变化多姿。一天之中的晨与昏,一年之中的春或冬,无论什么时候来到桂林,人们都能在甲天下的山水胜境中,找到心里的“桃花源”,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桂林满足了文人对六界尘外的想象,古往今来,丹青高手如米芾、石涛、徐悲鸿、李可染、吴冠中,都试图描摹出桂林的美。清漓帆影,烟江夕照,两岸新篁……漓水之畔,留下了一幅又一幅佳作。

追随着前辈大家们的足迹,当代知名画家丁杰也慕名而来。其笔下的桂林,别有一番意趣。


丁杰生长于江苏,早年曾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后进入中央美院国画系深造,工山水画多年。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美协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丁杰的山水画,既有江南金陵画派的文人气,又有北方山水画体系的浑厚滋养,恬然放达。因推崇笔墨当随时代,他用中国传统水墨形式体现现代人文精神,赋予了传统山水当代技法与语境,世人评论之“法古融新”。



与许多画家一样,丁杰属意桂林已久。2021年,他两度来桂,客居十日有余,终日对着漓水桂山作画,不知不觉竟创作了百余幅写生作品。多年夙愿一朝梦圆,畅快淋漓。


漓江畔、龙脊上、名山下,独秀一枝的岭南风物赋予了丁杰无穷尽的灵感。在笔酣墨饱之际,丁杰已然超乎山水之外,如入化境:“余不在写桂林何处何景,而是写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烟雨藏云的意境,借助于波光粼粼,烟雾濛濛之色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和自如的抒发。然美景不胜收,只恨力有不逮,未能全然道出心中之意。”


在山不言山,画水不是水。丁杰的桂林山水,精髓在墨、在势、在那留白的言之不尽和画外之意。

丁杰师从画坛名宿黄宾虹,对其主张的“中国画要义在于‘不失其精神’”体味最深。因此,在写生的过程中,他更注重“目识心记”,不仅要观察,更要体察和感悟自然万物的生命特征,而不是依样画葫芦。在画作结构中,丁杰是以“以大观小”、“游目骋怀”的移动视点来创作,突破了固有视角的樊篱。因此,他画中的桂林,有形、有神,更有魂。  

初到桂林写生,山水梦幻氤氲,犹如一滴墨水在纸面徐徐洇开。因此,丁杰用大笔泼墨来表达山石的走向和画面的气势。辅以虚实相生的墨线,勾勒出烟雨中的水田和树木。浓墨重彩,是雨中芭蕉,淡一笔,是山抹微云。最后注入灵动的小桥流水人家,水田蕉林竹筏,一笔入魂,意境天成。


画不尽,意无穷。山水有相逢,终会到漓江。今年,难舍漓江风光的丁杰再度来桂,在山水间畅神寄怀。此行也让丁杰抱定了要在桂林建立一个工作室,将余生与桂林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决心。“我现在六十五,我要活到九十九岁,还要再来桂林二十多次!我要前辈们一样,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艺术创作中去。把大好的桂林山水画给更多人看。”(文章摘自桂林日报 记者韦莎妮娜)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