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社会经济>乡村振兴>

湖南桑植县浸峪村绘就生态养殖美丽画卷

——记湖南桑植县竹叶坪乡浸峪村李伊平养蜂故事

发布时间:2024-02-20 16:18: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白雨

近日,当年味未淡,炮竹未息,笔者2人一行来到桑植县竹叶坪乡浸峪村去采访。



浸峪村位于桑植东南部,这里奇峰三千,秀水八百,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以来,人民靠山吃山养成勤耕苦种的良好习惯。青山育良才,灵地孕杰人,浸峪村孕育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有志汉子,他就是李伊平。


李伊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区农民家的儿子,自十年寒窗后,为了回馈社会和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他自告奋勇投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热潮之中。为了彻底改变家乡贫穷面貌,他精心探索出蜜蜂养殖的致富之道,久而久之成了发家致富的引头羊。由于在养殖技术上精艺求精,每年年产蜂蜜高达千斤以上,带动全村大力发展蜜蜂养殖,同吋为留守老人与残疾人营造了就业平台,并组织了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因其养蜂技术超群,他还经常为张家界市与湘西州两地区蜂农巡环进行技术服务指导,至此人民都管他叫“李总”。


李伊平德才兼备。不但是养蜂技术高超,而且对摄影制作也怀有非凡的技巧,曾先后在湖南公共颢频道張家界工作站工作,现被桑植县交通运输局聘用。尽管如此,他对家里蜂蜜养殖仍未放弃。


我们来到浸峪村,这里有阿娜多姿的竹林,亲溪两边有站成行的柳林,绿树掩映的民宿,小桥流水人家,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可我们无暇顾及这美景,急着赶往海拨一千多米的三百墩千箱万亩的蜜蜂养殖示范基地。



我们的车从浸峪山下直入大山的怀抱,如飞翔于空中的雄鹰依山盘旋而上。车经过三百墩,据村民介绍,三百墩以前是古老的茶马古道,是桑植通往慈利的重要驿道,也是当年贺龙贩运物资的必经之路。为了方便南来北往的商客,古人在陡峭的山涯上铺设一条长达两公里青石岩墩路,称之三百墩,从而形成了一条商贾出入重要的茶马古道。为开发浸峪村的文旅项目,在张家界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三百墩正在重现茶马古道的原始风貌。在茶马古道上方800米以上的山峰上,我们见证了两边的蜂景,那是张家界千花贡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中华蜜蜂养殖基地,一个个蜂桶就是村民们的百宝箱。李总告诉我们,浸峪村民靠山吃山,充分利用三百墩万亩植被资源,辅以荒山造林绿化,将三百墩变成了金山银山。合作社以无偿提供养蜂技术支持、养蜂工具发放、免费种蜂发放等合作养殖模式,吸纳28户建档立卡户参与。合作养殖农户从浸峪依山而上从海拨500米到1200米梯级摆放四道蜂箱共1200箱,蜂箱如四道战壕形成鲜明的又一道特殊的蜂景线,勤劳的小蜜蜂日夜不知疲倦地在大山里釆花酿蜜,丰富了村民的甜蜜生活。


在现场,我们仿佛也变成了一只只蜜蜂与蜂共舞,向蜜蜂学习如何酿造好我们的生活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浸峪蜜园”格外显眼,在李总家门前看到了天塔前面是蜂箱,屋里堆的是蜂箱,菜园里放的是蜂箱,道路两边、屋前屋后都是蜂箱。在屋坎下,李总特地摆放了一个木制的粮仓,专门试验仓蜂到底能做多少巢皮产多少蜜,再培育出高产蜂王。我们在三百墩采访了建档立卡户唐西仁,他通过合作社的帮扶技术指导养了15桶蜜蜂,去年取蜜200多斤,加上务工收入少说也有4万元。


其实我想,李总就是一只浸峪的蜂王,他带领村民养蜂奔小康。


“三百墩海拔落差大,山高人稀,植被丰富,蜜源植物种类繁多,是蜜蜂釆花酿蜜的天然场地,酿的天然原生态蜜营养独特。”李总告诉我们。



为了锻造浸峪蜂蜜的“招牌”,张家界市委组织部驻浸峪村工作队已将“千花贡蜂蜜”列入2024年度产业发展工作计划,今年重点建设“古道康体研学区——浸峪蜜园”,依托浸峪独特自然条件,打造集蜜蜂养殖、蜂产品提取、休闲品鉴、蜂蜜科普园等于一体的天然蜜园。将浸峪村的上千种蜜源精华,贡献给广大消费者,将“千花贡蜂蜜”推向山外的世界。


据李总介绍,浸峪在驻村工作队带领下,全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仅李总一家就栽培中药材黄柏300亩、五棓子50亩、漆树20亩,蜜源水果拐子、蓝莓、枇杷等人工蜜源植物达50亩,既绿化了荒山又培植了蜜蜂采花的蜜源,相得益彰,把荒山变成了万宝山,树变成了摇钱树。


是的,浸峪村这几年在市委组织部的帮扶下,指导帮助村里创新推出“浸峪六策”,不断建强班子队伍、提升治理效能,稳步实现善治兴村目标,打造乡村振兴的新样板。现在的浸峪是“村在林中,路在绿中,蜂在山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乡村样板。村民的生活他们形象的说“掉进了蜜罐子里了”。


那一道道蜂景就是浸峪村甜蜜生活的见证。(通讯员:向延胜 田克清)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