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社会经济>专题专栏>

既抓生产又建家园 綦江区上榜重庆市两个市级榜单

发布时间:2024-03-21 16:38:4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唐浩哲

重庆市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日前召开。会上公布了2023年全市农业生产十大亩产最优榜和2023年“四千行动”重点任务进度最佳榜,綦江区分别跻身其中。



“全市十大亩产最优榜”榜单显示,2023年全市甘薯亩产最优的是綦江区,亩产达497.94公斤。


甘薯收获忙。图/陈宗武


在2023年“四千行动”重点任务进度最佳榜中,綦江获评“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行动群众参与度最佳”。


他们这样建设和美乡村家园


据了解,去年以来,綦江区创新运用“綦”人以“齐家”治理綦人之家理念,以“綦家小院”院落微治理为抓手,以村民自治为内生力,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全景式、多维度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场景。来看3个典型案例:


美丽乡村如画卷。图/胡光银


三角镇红岩村:自己家园自己建


阳春三月,在三角镇红岩村,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顺行而上,路旁成片的油菜花、樱桃花交相辉映,巴渝民居风格的村居院落点缀其间,乡村风貌美如画。


瓦屋院子是红岩村开展院落微治理的一个示范点,为打造美丽院落,村民杨绍容主动提出将自家闲置旧房推倒,将房屋的木棒、瓦片以及家里的老物件全部捐出,用于院子进口处的文化墙打造,吴利一家也将破旧的老房子重新修缮,盖起了漂亮坚固的楼房。


瓦屋院子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图/成蓉


人人参与、人人尽责,自己家园自己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升。2023年,红岩村打造符合巴渝民居风格的院落7个,发展民宿3套,配备公厕9座,文化广场2个,4G网络全覆盖,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垃圾回收率分别已达90%、90%、100%。大力开展村庄“四旁”植树活动,新增加四旁植树100亩,道路两侧绿化1200㎡,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


位于红岩村的民宿绿意盎然。资料图片


隆盛镇振兴村:“小院+”做实网格党建


隆盛镇振兴村的产业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小院+”网格党建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猕猴桃种植业主即将退场,然而欠下村集体的10余万元土地流转资金还没着落,3月13日,振兴村有“李”小院在村两委的见证下召开院坝会共商解决办法。


“綦家——有‘李’小院”院落微治理试点示范项目。资料图片


“大家现场达成一致意见,问题解决了,新业主第二天就来签合同,下周进场开工建设。”振兴村党总支书记胡远勇介绍,“有‘李’小院”是隆盛镇探索以“小院+”做实网格党建的一个试点,环境美化大家参与,矛盾纠纷内部解决,产业发展共谋共商,依托“小院+”网格党建,秉承“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的原则,有“李”小院实现村民自治的同时,也在推动着集体产业的加速发展。


市民在隆盛镇振兴村李子基地踏青赏花。图/张静


近年来,振兴村坚持党建统领,以“蜜李花溪,富饶振兴”为发展定位,突出“1+2+X”产业模式,入驻业主32个,认证“綦江奈李”“甘溪蜜李”“九甜李”“清奈李”“草堂泡菜”等品牌17个,通过举办赏花节、采摘节等活动,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产业发展迸发出蓬勃生机。


甜美甘溪,富饶振兴。资料图片


石壕镇石泉村:打造体验式红色游


和美乡村建设,群众是主体,文化是精神内核。在以红色文化铸魂的石壕镇石泉村,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把红色基因融入美化整治工程,打造体验式红色游,并通过树立“党员示范引领、群众积极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思路,打造出“法润石泉·红魂1935”基层治理体系,让广大党员和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俯瞰石壕镇石泉村一隅。图/杨新宇


在红色文化熏陶下,石泉村重走长征路、红色演艺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红魂劝导队”“红魂尖兵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等志愿队伍100余名志愿者持续发挥作用、推行移风易俗,文明之风在广袤乡村蔚然盛行。


游客在石泉村邱石坝红军宿营地旧址参观体验。图/吴先勇


近年来,石泉村还依托长征资源,开展“邱石坝党课”等党员主题教育活动30余次,通过支部党员来讲长征故事、重走长征路等,让党员教育走“深”更走“实”。涌现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陈国强、敬业奉献“重庆好人”赵福乾等优秀党员。


赵福乾为游客讲解红军的故事。图/吴先勇


村居院落整洁有序,村容村貌优美靓丽,农业生产多元推进,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农村生活民风淳朴,和谐乡风美美与共……一幅巴渝和美乡村优美画卷正在綦江大地徐徐展开。(向鸿升)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