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3日讯 医学生们有一位最特殊的老师——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他们也被医学界尊称为“无语良师”。4月2日,成都医学院举行“春之生·生命礼赞”清明节致敬活动,学校师生代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属,德阳市、新都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及志愿者齐聚成都医学院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缅怀致敬为医学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无语良师”。
在悠扬婉转的小提琴声中,师生们整齐列队、手持白菊,在“馨香园”无语良师纪念碑前默哀鞠躬。“这群特殊的老师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自己的身躯担当了医学生迈入医学殿堂的‘第一位导师’,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患者们重获健康和生活的机会……”成都医学院副校长王计生代表全校师生向“无语良师”及捐献志愿者家属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感谢他们以大爱和无私奉献,为医学生们架起了通往医学殿堂的桥梁。
活动中,师生在“生命之树”上挂起代表希望与祝福的千纸鹤,向无私奉献的“无语良师”表达深切的哀思和敬意。2023级临床医学专业胡嵘同学讲述了捐献志愿者、四川大学物理系教授伉俪周仲璧和郭履容的感人事迹;2023级护理学专业李凤仪同学向在场师生分享了捐献志愿者、成医学子刘雨檀的生命故事……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成都医学院这群“特殊老师”的面貌逐渐生动了起来,他们中有100多岁的老人、有20余岁的青年,也有出生4天的婴儿,有农民、公务员、医生、教授,还有成医学子。同学们被“无语良师”无私与博爱的精神所感动,他们既平凡又伟大的一生触发了同学们内心对于生命的敬畏、对于医学使命与责任担当的思考。
“生命虽逝精神在,大义之举照前程。奉献身躯为医学,恩情铭记在心间……”同学们带来诗朗诵《大爱无言,感恩良师》,将对“无语良师”的崇敬之情,化作一颗颗炽热的悬壶济世之心。
同学们举起右手,紧握双拳,重温医学生誓言;向“无语良师”献花致敬,书写感恩寄语……表达对“无语良师”的感谢之情的同时,也将“大爱传递,守护生命”的种子播撒心间。一句句誓言,指引着医学生们践行忠于人民、恪守医德的医者职责;一句句感谢,激励着成医学子传承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医学人文精神。活动最后,学校师生和遗体捐献者家属一同参观了“感念堂”、人体生命科学馆和医学解剖画展。
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每年清明前夕,成都医学院都会举行致敬“无语良师”活动。学校将活动作为传递捐献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培育医学生“仁爱”之心、奠基医学生美好医德的医学人文教育思政大课。为强化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成都医学院建立了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于一体的“馨香园、感念堂、人体生命馆”,2015年,被教育部正式授予“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称号。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也将遗体捐献志愿者的大爱和无私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每学期第一次解剖课,老师都会组织学生向“无语老师”默哀致敬,宣讲“无语老师”生前事迹、生前遗言等,引导学生体悟感恩、奉献和责任;解剖教学中,教导学生“把遗体当作病人、把解剖当作手术”,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用心锤炼医学技能,施行仁术,造福人民。
据悉,成都医学院作为四川省红十字会授权的遗体捐献接收单位之一,2010年开始接收自愿捐献的遗体,在四川省红十字会的领导和各级地市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遗体捐献的数量增长较快,截至目前,已接收了900余位捐献志愿者的遗体,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了支持。